蘭州牛肉面是經過百年發展和沉淀的城市符號,2010年“蘭州牛肉拉面”商標注冊成功,并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國牛肉拉面之鄉”。“縱觀一段時期,蘭州牛肉面雖然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政協委員劉志強向政協蘭州市十五屆三次會議提交的長達3181字的提案中提出,要立足“強品牌、擴總量”目標,按照政府引導、市場為主、資源整合、正向激勵原則,做好蘭州牛肉面的“三個結合”文章:即歷史傳承與開拓創新相結合、培育品牌與快速發展相結合、餐飲美食與文化旅游相結合。
“蘭州牛肉面雖然不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但品牌形象缺位,還沒有叫得響的全國性企業品牌,靠傳統牛肉面企業自我積累難以實現產業升級。”劉志強呼吁,“蘭州牛肉面要盡快發展總部經濟,培育龍頭企業,樹立示范效應。”
以樹屏蘭州牛肉面產業園為例,政府可以予以適當的政策支持,比如對產業園內年產值、年銷售額雙雙超過1億元的企業予以資金獎勵。對開設直營連鎖店10家以上的蘭州牛肉面企業,以及總部設在蘭州,面向國內外加工、配送原輔材料的配送中心,配送規模達到500個店以上的企業,優先享受省級市級專項扶持政策。支持鼓勵蘭州牛肉面龍頭企業參加全國性、世界性展會或節會,相應補貼參會費用。
劉志強建議,制定蘭州牛肉面文化挖掘方案,組織專業人員深入發掘文化傳承,收集、整理、提煉相關故事,鼓勵開發和制作蘭州牛肉面伴手禮、吉祥物等相關旅游紀念品。
“全市有1170余家牛肉面館,總體呈現多、小、散、弱的狀態;看全國,雖然蹤跡遍布各地,但目前還沒有直營連鎖店數量超過10家的企業,加盟店超過百家的企業不足10戶。”劉志強在提案中堅持“用數據說話”。他認為,蘭州牛肉面從店面到企業,從企業到產業還有一段漫漫征途。“我們可以借鑒柳州螺螄粉成功出圈的經驗做法,圍繞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推進蘭州牛肉面發展。制定出臺《蘭州牛肉面產業發展規劃》,為‘一碗面’的發展繪制清晰的藍圖。”(蘭州日報社媒體記者 趙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