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需求引導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市場,新業態持續帶動新就業。
整理收納師、陪診師、寵物托管師、上門代廚……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大量消費新需求催生了不少新職業。這不僅為行業創造了新機遇,為求職者提供了新選擇,更為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激發了新動力。這些新職業到底“新”在哪?從業者的日常工作狀態如何?新職業折射了怎樣的社會新需求?近日,記者探尋走訪了身邊的新職業從業者,記錄下他們的故事。
整理收納師——
整理的是物品,改變的是生活
近年來,整理收納行業進一步發展。他們為沒有時間和精力整理衣物的客戶提供服務,讓客戶在節省時間成本的同時,提高生活幸福指數。根據整理收納品牌“留存道”與新浪家居于今年4月初聯合發布的《2023-2024中國整理行業白皮書》,目前我國接受過職業整理師培訓的總人數超過7.3萬人。數據顯示,僅2022年至2023年,全國新增職業整理師3.6萬余人,同比增長超過200%。
整理收納師乃秀丹和同事為客戶整理收納衣物
借助發展的浪潮,“95后”的乃秀丹成為了一名整理收納師,在蘭州從事上門整理收納工作。“整理收納師不是簡單的整理,是根據不同客戶的收納需求和生活習慣,進行規劃、設計和整理,改善人、物品和空間的關系。”她向記者介紹。
拿著小型工作箱,戴上一次性口罩、手套、鞋套,進入顧客家中,再拿出一次性垃圾袋、酒精噴壺、卷尺等必備用品,乃秀丹一天的整理收納工作正式開始。她先對所需整理物品進行篩選分類,再合理利用空間進行整理收納。
“空間整理收納看似很簡單,實際藏著許多學問,我們整理的是物品,改變的卻是生活。”乃秀丹說,“要掌握整理設計空間規劃、色彩搭配、陳列美學等方面的知識,除此之外,還要幫助客戶‘斷舍離’,讓他們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記者了解到,三年前,乃秀丹通過短視頻平臺了解到上門整理收納工作,在短暫的咨詢過后,她在成都報名進行了專業培訓,并拿到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頒發的專項技能證書。在之后的兩年時間里,她一直在成都從事該行業,去年7月份,乃秀丹計劃回到蘭州發展。
回到蘭州后,乃秀丹招募了兩位“90后”小伙伴,并組建了工作室,通過抖音“鯨簡生活”、小紅書等平臺接單。接到單子以后,在正式整理之前,乃秀丹會先上門評估,看客戶家里的空間規劃是否合理、能否改造,并詢問客戶的收納需求,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生活軌跡等,讓空間設計與整理收納結合起來。
“每到換季和年關最忙,也有一些客戶搬家需要收納整理,團隊三個人要忙活一整天,我們會事先觀察他們原來的生活習慣,在新家進行還原!蹦诵愕そ榻B說,上門整理收納工作是按小時計費,平均下來每小時100元左右,一般衣柜收納不低于三小時。我們也會提供相應的收納工具供客戶選擇。
在蘭州,乃秀丹不僅見證了整理收納服務逐漸被接受認可的過程,更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乃秀丹告訴記者,在上門整理收納的過程中,她也會跟客戶分享收納技巧,希望通過一次整理收納,幫他們解決收納難題!坝袝r候結單很久了,還有客戶問我東西怎么收納,我很樂于分享。希望他們都能把家收拾好,給自己創造一個安放身心的地方!
寵物托管師——
需要更多愛心和耐心
記者發現,有些養寵物的獨居年輕人一到假期,會因為寵物托運風險、費用及寵物喂養等問題感到頭疼。因此,寵物托管師應運而生。
寵物托管師彭斌與小狗互動
41歲的彭斌曾做過十多年的公益寵物救助工作,在這過程中也救助并收養了不少流浪狗,由于對寵物的喜愛,他萌發了做寵物托管師的想法。
近日,當記者走進“橙子寵物公寓”,整潔的環境、寬敞的院落、別出心裁的裝修映入眼簾,一只小狗迅速跑到了沙發旁。彭斌說:“這只‘毛孩子’已經托管在這里一個多月了,是我們的老朋友啦!
與此同時,還有顧客正帶著愛寵咨詢托管服務,“這里托管環境不錯,比起寵物店,院子更寬敞,小狗活動空間大,還有遮陽網,老板也很有愛心,以后就托管到這里啦!币晃慌繚M意地說道。
“我從去年就計劃做寵物托管,今年年初租了這個300平的院子開始裝修,四月份就正式營業了,因為我之前就是做寵物救助的,所以客源還是比較穩定的,目前有十多只寵物正在托管!闭勂鹳M用,彭斌說,“小型犬的寄養費用是每天46元,大型犬是每天76元,其中包含免費接送、寵物零食和寵物餐食改善等服務。”
由于蘭州的寵物托管需求大多集中在節假日,收入并不穩定,很多人都只把寵托作為兼職,但彭斌是少有的全職寵托師。
彭斌告訴記者,與年輕人聚集的一線城市相比,寵托師在蘭州的市場還很小,而且基本都是在閑魚或小紅書等平臺進行私人交易,缺乏有力的信任背書。他希望這個行業能擴大知名度、加強規范,讓更多的客人愿意把愛寵交給他們。
上門代廚——
致力于服務老年群體
“清淡少油、少放辣椒,面食要手工酸湯面……”專職“上門代廚”近一年且已組建團隊“煜航服務”的負責人常師傅,正在向擅長做家常菜的方師傅叮囑著兩位老人的飲食習慣。
“目前,我們團隊有一位營養規劃師和六位擅長不同菜系的廚師,我們會根據顧客的喜好定制菜系、菜品和口味,包括融合菜、西北菜、粵菜、川菜,還有家常菜!背煾蹈嬖V記者,“除了偶爾的聚會、家宴等需要一大桌子菜的場合之外,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日常也有代廚的需求。剛過去的端午假期,我這里每天都爆單,有些回頭客還會詢問‘包月’的價格!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美團、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的“上門代廚”“上門代炒”“上門代做飯”宣傳廣告有很多,這些廣告宣稱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提供不同菜系的“上門代廚”服務。根據各地消費水平和菜品數量,“代廚”的收費標準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如需代買菜、洗碗等則另外收費。
“上門代廚”作為新服務業態,熱度不斷攀升,如何保障服務質量,也是其目前亟待完善和解決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煜航服務”的常師傅已有五年廚師工作經驗,去年開始在蘭州從事“上門代廚”,通過組建專業團隊開展代廚業務。隨著代廚服務團隊人數不斷增多,常師傅表示,目前人員的培訓管理及食品安全問題是其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我會要求團隊所有成員必須持健康證上崗,并在上崗之前對廚師進行培訓,規范操作流程;其次,上門時我也會交代團隊成員戴口罩、鞋套、圍裙等,保障做菜過程安全衛生;最重要的是,在上門提供代廚服務時,顧客可全程監管或自行安裝視頻監控,我們也會對每份菜品留樣,確保食品安全。”常師傅表示,他要求團隊成員恪守職業道德,不得進入廚房、客廳、衛生間以外的房間,并且要尊重顧客的隱私,確保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和菜品質量安全。
“目前,蘭州的老年餐市場十分火爆,尤其對于一些高齡老人而言,我們會與家政公司形成合作,在上門代廚之后,開展相應的保潔工作。下一步,我們團隊將致力于打造美味且健康的家常菜,服務老年群體!背煾当硎。
陪診師——
做患者的“臨時家人”
清晨6點,陪診師小李已經起床,在家整理好當天的工作計劃后,他便匆匆趕往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此時的醫院門診還未開門。這次的陪診對象是來自武威62歲的陳先生,早在前幾天,小李已經幫陳先生掛好了號。
“很多患者和他們的家屬不了解檢查流程,陪診師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預估檢查項目,并根據患者需求提前預約。”小李告訴記者,陪診師不僅要熟悉各大醫院的放號流程、幫助病人跑腿,還需要學習很多醫療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清楚各地的報銷政策和流程,為客戶減少負擔和煩惱。
記者在一旁注意到,小李的觀察力很強。當看到陳先生手和臉稍微有些浮腫時,小李及時詢問陳先生相關病情,并在就診時將了解到的病情陳述給醫生。最終,在小李的合理安排下,陳先生在上午9點左右就完成了此次就診。
上午的陪診結束,小李把陳先生送到了醫院大門口,而他自己并沒有迎來“休息時間”,需要再次返回醫院。小李告訴記者,有患者委托他打印檢查結果,還有患者家屬委托他提前掛號!白詮母闪伺阍\,我經常沒空吃午飯,但好在收入還算理想!毙±钫f道,“一般情況,半天的陪診費用是198元,一整天的陪診費用是298元,其中包括前期掛號、陪同就診、檢查、取藥、取檢查單等整個流程!
小李今年25歲,是甘肅志誠方舟健康咨詢服務公司的陪診師。2022年3月份,小李經過一個月的培訓,成為一名全職陪診師。據小李介紹,他們公司一共有十多位陪診師,他是年紀最小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名男陪診師!半m然我年紀小,但是我服務過的顧客對我都是‘零差評’!毙±钭院赖卣f道。
記者了解到,除了老人、孕婦和殘障人士,獨自帶娃的寶爸寶媽、來蘭州上學或工作的青年人、異地就醫人員等也都需要陪診服務。陪診師不但要陪伴患者看病,還要充當患者的“臨時家人”,為他們提供滿滿情緒價值和安全感。遇到年齡較大的患者,陪診師還需要將醫生的解讀和用藥要求記錄下來,轉述給老人的親屬。
“外界對這個行業有很多誤解,有人以為陪診師就是‘黃!t托’。實際上,大部分需要陪診的患者,面對疾病時會感到焦慮和窘迫。我們要在陪診中給患者提供‘情緒按摩’,給他們關愛和陪伴,緩解他們的無助和不安。”小李告訴記者,雖然工作辛苦,但他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
采訪中,記者從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為積極適應新就業形態經濟發展形勢,規范企業用工行為,防范化解勞動糾紛,優化勞動保障服務,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推動新就業形態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蘭州市多部門出臺《關于加強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方案》,通過“四個進一步”落實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維護。
記者手記
隨著都市人群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化,以及就業觀念的革新,大批“新奇特”職業應運而生。文中乃秀丹、小李他們的故事不是個案,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年輕人在找工作時更加注重個人喜好,主動尋求有技術性的工作,F實中,這種誕生于新業態,提供情緒價值和服務的新職業,為不少傳統行業中的勞動者找到了價值實現的另一渠道,也給在城市中忙碌的人們帶來了溫暖和便利!盎ㄥX買便利”的背后,是社會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分工不斷走向精細化、專業化,也促進了多個細分市場的發展。(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肖潔 見習記者 陶奕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