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日氣溫的升高,來哈班岔感受清涼,享受恬靜自然生態,觀光旅游的人們日漸增多,每個周末都有近300人來這里進行采摘,徒步山谷健身、露營、研學等活動,我們忙得不可開交。”7月17日,在榆中縣馬坡鄉哈班岔村經營大象文旅項目的金文杰這樣說。
隨著“秀美興隆”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建設,哈班岔村依托獨特的自然生態、氣候優勢和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哈班岔村,昔日的小山村變成了當下的網紅打卡地。
壯大“美麗產業”拓寬農文旅融合渠道
沿著盤山公路走進哈班岔村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層層遠山間科技范十足的民宿太空艙和造型獨特的露營帳篷等文旅設施,以及山坡上成片的油菜花,一幅原生態的鄉村畫卷。
大象文旅基地里,有帳篷營地、民宿、農業采摘體驗等項目,并配套了游客接待中心,可提供餐飲、住宿、充電等營地服務。“我每年夏天都來,這里空氣好,環境優,不僅可徒步山谷、探秘森林,還可親近自然,體驗采摘,與朋友們一起品嘗農家炒菜,把酒言歡,感受自然,別有情趣。”游客吳剛說。
哈班岔村黨支部書記劉小琴表示:“為更好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今年我們種了60畝油菜花,以進一步厚植村上的生態氣息。同時,還對村上的一些殘垣斷壁,以及農戶莊前屋后進行了徹底整治,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走進哈班岔,感受這里獨特的自然風光,助力‘秀美興隆’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
蘭州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資料顯示,今年,蘭州市實施農文旅融合產業項目17項,打造旅游線路8條,形成了“三產”融合與農文旅融合“兩翼齊飛”的產業體系,“一百五十”產業集群工程穩步實施,聯農帶農機制日趨完善,“蘭味”產品美譽度得到提升。上半年,全市“美麗產業”不斷壯大,一產增加值預計增長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增長9%。
發展特色產業找準強村富民載體
夏日的紅古區花莊鎮湟興村,瓜田和菜地里,西瓜、西紅柿、紅筍、芹菜等蔬菜長勢喜人。玉米地里,有剛破土的玉米苗,有半人高已出穗的水果玉米。一畦畦玉米,一片片蔬菜,色彩分明;村莊間,一座座大棚,一排排樹木,錯落有致,風格迥然,彰顯了“蔬香花莊”的鄉村特質。
湟興村村民甘憲明摘下一串小番茄,用紙巾一擦就送入口中,“沒有使用化肥農藥,直接吃,有‘小時候的味道’!”
56歲的甘憲明已種了30多年的菜,是當地有名的致富能手,有1座新型溫室和5座鋼架大棚。他指著自己的科技生態采摘園說:“雖說這座溫室不大,但菜品豐富,有五六個品種。我的西紅柿不愁銷路,全部都是游客上門采摘。”
湟興村黨總支書記黨仁強介紹說,村里今年種的水果玉米有1700畝,一些是大棚蔬菜賣完后種的,一些是收了頭茬露地紅筍后種的,長得快的是清明前后種的,可錯峰上市,滿足市場需求。
紅古區發展都市型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經過多年發展,這里形成了以精細蔬菜、優質果品等特色農產品為主的農業產業體系,是蘭州市重要的有機蔬菜和“高原夏菜”生產基地。今年以來,紅古區重點打造長22公里、覆蓋1.82萬人的“蔬香花莊”鄉村振興示范帶,以推動沿線12個村莊強村富民。
為了降低市場波動對菜農收入的影響,湟興村投入資金280萬建設了鮮食玉米加工廠,確保了水果玉米的采摘投運。鮮食玉米加工廠達產后,每小時可加工2000穗玉米,不僅能消化全村的水果玉米,還可輻射帶動周邊村莊,就地深加工。“我們計劃以高于市場價收購,水果玉米從采摘到變成鮮食產品,4小時就能完成。目前我們的鮮食玉米已和蘭州的一些超市進行了對接,還注冊了‘興欣’商標,寓意湟興村欣欣向榮。”黨仁強如是說。
據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產業多元融合發展方面,蘭州市各縣區因地制宜,通過做強“牛羊菜果薯藥”六大主導產業,做細“百玫瓜桃魚梨面”(百合、玫瑰、白蘭瓜、白粉桃、魟鱒魚、軟兒梨、禾尚頭)七個特色產品,按照“一帶一產業”要求,培育了示范帶內各具特色的產業形態,推動了全市農村產業步入多元化、現代化發展。上半年,全市15條示范帶共實施種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百合全產業鏈條建設、白鳳桃現代產業技術示范園等項目71項,建成蔬菜、特色果品、規模化養殖基地10個。
綠化美化環境扮靚生態宜居鄉村
日前,記者在紅古區花莊鎮蘇家寺村看到,文化廣場干凈整潔,荷花池里荷葉飄香,魚翔淺底,還有人在垂釣,一幅美麗鄉村的生態畫卷。
無獨有偶,在花莊鎮湟興村,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星羅棋布,黃色的村舍墻體、綠色的樹木花卉、寬闊的健身場地;馬坡鄉河灣村,窗明幾凈的農家小院,整潔的鄉村道路;龍泉寺鎮費家灣村柳亞琳家的庭院里,海娜等花卉競相綻放,玉米、向日葵亭亭玉立,綠意盎然。柳亞琳說:“現在的村子越來越漂亮,道路也很平整,連廁所都改成了水沖式的,干凈又方便。”
環境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其實,對于農村人居環境來說,村民的體驗才是最真實的。“這幾年村里最大的改變就是環境。現在村里既干凈又衛生,村道邊上垃圾沒有了,環境清爽,我們老百姓生活也很舒心。”日前,蘇家寺村村民蘇女士如是說。
在“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中,蘭州市持續推動由建設美麗鄉村向經營美麗鄉村轉變,建成了一批以美麗鄉村為依托,集休閑觀光、農耕展示、民宿體驗等為一體的農家樂、采摘園、體驗站,使美麗經濟日趨壯大。在此過程中,紅古區獲得省級“清潔村莊示范縣(區)”榮譽稱號,永登縣王家坪村、榆中縣馮灣村等村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永登縣龍泉寺鎮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新增“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個。
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是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蘭州市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先進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的生動實踐。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今年以來,蘭州市全面貫徹落實1139工作部署和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市委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專題會議精神,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五個振興”目標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按照“示范引領、久久為功、遠謀近干、一帶一主題”的原則和要求,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攻堅行動和“村村萬樹·綠美鄉村”行動為突破口,聚焦“八大美麗”,做好“四篇文章”,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全市農村呈現出政通人和新氣象,村莊優美產業興的鄉村風貌,彰顯了鄉土人文之美、生態環境之美、產業興旺之美、幸福宜居之美。目前,蘭州市15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已初見成效。(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萬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