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羅馬舉行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授牌儀式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正式授予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系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獎牌,為甘肅再添一張享譽世界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片。

皋蘭什川古梨園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本文圖片均由皋蘭縣委宣傳部提供
據悉,今年中國共新增三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分別為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系統、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復合養殖系統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其中,皋蘭什川古梨園的歷史可追溯至明代,其保存的全球數量最大、品質最優的冬果梨和軟兒梨古樹群,被國際植物學界譽為“活植物標本庫”和“梨園博物館”。而古梨樹群與黃河、黃土高原共同構成了全球罕見的農林復合生態系統——古梨樹根系深達6米,能有效固持黃土高原脆弱的水土,水資源利用率達85%,天然催生出了“保水—固土—增肥”的生態循環模式。
在漫長的生產實踐中,當地農民巧妙利用黃河沿岸獨特的地形和氣候條件,配合“間作豆類+自流灌溉”系統,發展出了“高田下川,梨園鑲嵌”的立體農業模式。同時,在漫長的梨園生產管理中,創造并世代傳承了“天把式”高空作業和高桿吊枝等獨特農作法,撣花震蟲和煙汁殺蟲等綠色植保措施,復合種養、以水帶肥等生態庭院模式,以及土窖貯藏的傳統保鮮方式。這些技藝既保留了傳統農耕精髓,又賦能古梨園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古梨園成為黃河流域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
如今,皋蘭縣深耕遺產保護與發展,構建起什川古梨園“古法+科技”管護體系,走出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之路。創新推動“梨樹認養”“數字化古樹掛牌”等保護機制,讓百年古梨樹年產值突破萬元;延伸梨膏、梨醋等深加工產品產業鏈條,打造“軟兒梨+旅游”新型業態;推動古梨園向集觀光、餐飲、民宿于一體的綜合旅游區升級,每年吸引游客超100萬人次,帶動旅游收入1億元以上。今后,皋蘭縣將錨定“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一世界級榮譽,以更高標準完善保護與管理體系,持續探索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致力于打造黃河流域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典范,讓百年梨園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記者王煜宇)

皋蘭什川古梨園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證書。

俯瞰古梨園。(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