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社區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樓院里經常能看到網格員的身影,入戶也挺頻繁的,有時候都不用我們自己跑,問題就能得到解決。”近日,記者在皋蘭縣石洞鎮城中社區采訪時,居民顏小玲說。

全科受理服務臺投入使用

社區舉辦重陽節主題活動

掃碼看視頻
石洞鎮城中社區成立于2017年6月,位于皋蘭縣城中部。社區先后榮獲全市黨建工作示范社區、市級文明社區、“蘭州市十佳志愿服務社區”、皋蘭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一個多月前,城中社區迎來一件喜事——黨群服務中心搬了新家。成為了社區開展各項工作和服務轄區居民的新陣地。
新陣地新體驗
高效便民獲點贊
新的社區服務大廳坐落于該縣人民廣場北側。步入其中,環境寬敞明亮,新設的全科受理臺十分醒目。“全科受理臺的一站式服務比以往更方便高效,居民辦事再也不用多跑路了。”城中社區黨委副書記楊惠巧介紹道。
服務大廳里還劃分了政策咨詢辦理區、休息區、閱讀區、接待區等區域,并且在大廳醒目位置擺放了飲水機、雨傘、體重秤等便民設施。楊惠巧說:“這樣的設置更有家的感覺,在廣場上休閑娛樂的居民也經常來這里坐一坐,社區工作人員都會和他們攀談幾句,干社區工作,群眾基礎很重要。”
隨后,記者來到黨群服務中心二樓,這里是整層的休閑娛樂區,其中包括圖書閱覽區、棋牌區、書畫區、青少年活動區、多功能培訓區、兒童活動區、舞蹈區七大功能空間,可以滿足全年齡段居民的多樣化休閑需求。
居民彭昌嘉今年67歲,平日里最大的愛好就是寫書法,在新陣地投入使用前,他總是一個人在家寫字,如今,這里天天都有他的身影。“這個新陣地著實好吶。場地不僅寬敞明亮,筆墨紙硯等用品還給我們提供齊全了。”彭昌嘉說。
楊惠巧也是一名寶媽,在服務“一老一小”上她有自己的心得體會:“雖然都是孩子,但大孩子和小孩子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功能區劃分上,把青少年和兒童的活動區域劃分開來,這一小小舉措也得到了很多寶媽認可。”
功能區的盡頭是舞蹈愛好者的聚集地。“以前在廣場上跳舞,天冷了就沒法跳了,現在有了這么好的場地,冬天有暖氣,我們舞蹈隊的成員們可開心了。”舞蹈隊成員王香花說。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幸福生活在身邊
“便民生活圈圖的就是方便,出門走不了一刻鐘,吃飯、買菜、就醫,辦事都能解決。”談起這幾年的變化,城中社區居民顏小玲感觸頗深:“以廣場為中心,周邊有菜市場,早餐店、藥店、醫院、學校離得也不遠,就連修鞋、裁衣、配鑰匙這些小修小補的服務,也在這個便民圈子里。”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以社區居民為核心,其服務范圍覆蓋步行15分鐘內的區域,是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目標的多業態集聚圈。
在楊惠巧的帶領下,記者從城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出發,步行10分鐘來到社區幸福食堂。這里正在開展重陽節主題活動。“我們以社區幸福食堂為陣地,定期舉辦一些活動,老人們參與度挺高的,社區工作人員也會在活動期間開展志愿服務。”楊惠巧說。
“社區有了食堂以后我基本中午都在這里吃,這兒的飯菜葷素搭配合理,可以一次多吃幾樣,味道家常,價格也合理,比我自己在家做一頓吃三頓好多了。”社區居民李國強說。
據幸福食堂負責人曾秀英介紹,作為城中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配套設施,幸福食堂的啟用是解決轄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吃飯難”問題,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的一大舉措。平日里,幸福食堂提供午餐和晚餐,以小碗菜的形式供應餐食,菜品種類豐富,轄區居民都能辦理飯卡,符合標準的老年人還能享受相應優惠,居民花10塊錢左右就能吃到可口的一餐。
積極響應民生訴求
踐行“五心”服務承諾
在城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一面錦旗,錦旗上“系民情解民憂·排民困暖民心”的大字熠熠生輝。
談起這面錦旗背后的故事,楊惠巧的眼角泛起淚光。2022年高考結束后,社區居民小楊考上了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本應該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小楊卻愁容滿面。原來小楊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他和姐姐都由外公外婆撫養長大,高昂的學費給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增加了一份負擔。城中社區的民政專干了解到他們的難處后,多次聯系石洞鎮民政辦,為小楊和姐姐辦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可以補貼每月的生活費。2023年至2024年,還享受了兩次因學臨時救助,共拿到14244元的補助,這筆錢大大緩解了小楊的學費壓力。今年,小楊順利完成學業,把這面錦旗送到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楊惠巧說:“這面錦旗,飽含著居民對我們社區服務工作的認可,它不僅是一份榮譽和信任,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激勵著我們每一位社區工作人員。”
采訪當日,社區正在開展“訪民問暖”工作,工作人員按照劃分區域入戶查看暖氣管道,并指導居民進行供暖前的排氣、排水操作,以增強供暖效果。記者跟隨網格員魏圓圓來到了居民彭正蘭的家里,“彭阿姨,這個供暖連心卡您收好,這上面有我們社區網格員、機關干部和熱力公司的電話,如果供暖開始后家里暖氣不熱您就聯系我們,我們來給您解決。”魏圓圓囑咐道。
“對于我們社區網格員來說,網格里的事情不管多小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事情,聯系群眾,及時回應群眾訴求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內容。”魏圓圓樸實的話語,凝練地概括了城中社區的服務承諾:以服務居民、凝聚民心為核心,致力于打造擁有“貼心、暖心、安心、舒心、齊心”的“五心服務”,以及建設“便民型、溫馨型、平安型、綠色型、共建型”的“五型社區”。
“居民的幸福感不僅與我們的服務承諾有關,還與我們的服務實踐有關。我們正在努力做的是以更細致的服務、更豐富的活動,推動‘五型社區’建設走深走實,讓社區成為居民心中住著舒心、過著開心、想著暖心的幸福家園。”楊惠巧說。
◆記者手記
城中社區的實踐印證了一個道理——基層治理的本質是做人的工作。
當黨建引領成為“繡花針”,穿起民生服務的“萬根線”,當政策落實從紙上走進群眾心里,社區便能真正成為值得居民信賴的幸福家園。
這樣的基層探索,無疑為更多縣城社區的治理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記者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