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是穩增長的當務之急,也是增后勁的長遠之策。
走進皋蘭縣三川口工業園區,機器的轟鳴聲此起彼伏,工程車輛穿梭往來,建設者們頭戴安全帽,在各自崗位上緊張有序地工作,目之所及皆是一幅幅建設正酣的場景。
記者在甘肅金沙河面業糧食加工及倉儲項目現場看到,裝滿小麥的運輸車輛有序進出,6個巨大的圓柱形糧倉與9層高的制粉車間并肩而立,內部車間的生產線已經安裝完畢,工人們在車間里進行最后的接線和二次裝修等工作。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6億元,占地約170畝。近日,項目剛剛完成了竣工驗收,全面投產后可儲存小麥20萬噸、年加工小麥50萬噸、年產預制面食品10萬噸,年產值將達到15億元以上、年納稅約1500萬元,提供直接就業崗位約400個。
甘肅金沙河面業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田雪說:“從申請驗收至獲取竣工驗收報告全流程僅用了20天,較常規辦理時限大幅縮短,這樣的速度遠超我們預期。”
為了保證落地皋蘭縣的重大項目可以盡快投產實現投資效益轉化,皋蘭縣組建了一支專項服務團隊,邀請市級專家指導,提供政策解讀、材料填報、問題協調全鏈條幫辦服務。一系列暖心舉措,生動詮釋了項目落地的“皋蘭效率”。
“在建設過程中,皋蘭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組織各相關部門一把手到項目建設現場開協調會,把眼前的難題擺上桌面,逐個擊破,這為項目的順利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田雪說道。
正是憑借這般“店小二”式的服務,原本24個月的項目建設周期被縮短了6個月,切實為企業破解了發展中的難題,也為本地營商環境優化提供了鮮活案例。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十四五”期間,皋蘭縣聚焦工業主導型發展定位,積極融入蘭州市構建“3+2”現代產業體系和“6+X”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力求與周邊城市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相互嵌入的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通過政策供給+協調服務+精準招商三輪驅動,吸引了一批優質項目落地。
目前,三川口工業園區基礎功能配套持續完善,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逐步向園區集聚,初步形成了工業產業連點成線、聚鏈成群的態勢,冶金冶煉和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百億級產業集群正在崛起。
“這些項目的落地,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構建起皋蘭縣多元產業發展新格局,也為皋蘭縣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皋蘭縣發改局局長張康楨說。
站在新的起點上,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十五五”指明了各項工作發展的方向,明確提出要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我們將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將其作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以實體經濟為重點,著力推進產業興縣,促進全縣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強重大項目儲備,謀劃實施一批強基礎、管長遠、利大局的重大項目,做大總量盤子,提升項目質量,以項目為筆書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皋蘭縣委副書記、副縣長劉冬青說。( 觀瀾新聞記者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