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蘭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在縱深推進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3331”專項行動中,我市榆中縣、皋蘭縣等地鄉村振興示范帶農村污水收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穩步推進,20個村將實現生活污水“一網收集、統一處理”。
今年以來,我市通過“中部河谷”“梨韻水鄉”“水潤玫香”等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進一步增強信心,明確奮進目標,有效推動群眾收入持續增長,鄉村面貌不斷改善,治理效能全面增強,呈現出示范帶建設成效更加明顯的良好態勢。
在深化人居環境整治中,我市累計清理垃圾6.1萬余噸,拆除亂建4.6萬余平方米,整治亂象4萬余處。在“村村萬樹”行動中,新植樹木213萬株,新建“四小園”2912處,提升改造“蘭派民居”4339戶。目前,紅古區“金色平安”示范帶連片打造“蘭派民居”新樣板,“美麗農居”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榆中縣“中部河谷”示范帶、皋蘭縣“梨韻水鄉”“田園牧歌”示范帶農村污水收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穩步推進,20個村將實現生活污水“一網收集、統一處理”。
在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方面,我市實施道路、人飲、灌區改造等項目56個,使示范帶沿線產業配套、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古渡河口”示范帶改造提升“四好農村路”29.3公里,綠化美化分車帶16公里,鋪設健步道4公里,使西固區美麗廊道全面延伸。“蘭野文旅”“十里桃鄉”兩條示范帶通過實施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項目,有效提升安寧區近2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水平。
在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中,我市有序推動村“兩委”換屆,動態調整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補充招聘專業化管理的村黨組織書記49名。通過構建“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深化“民情地圖·小蘭善治”平臺應用,蘭州新區“推進‘強基固本’工程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難題”入選全國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常態化推進“十破十立·移風易俗”十大行動,打造榆中縣“鄉風文明賦能鄉村振興閉環機制”、永登縣“文化下鄉百村行”等7個特色文化品牌項目,皋蘭什川古梨園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碗茶”“古梨樹下說事情”“板凳課堂”等特色經驗做法持續帶動鄉村文明向善向好。
在此基礎上,我市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了“榆你共解·安在其中”等調解品牌,通過創新“四心”工作法、建立四調對接機制等舉措,使矛盾糾紛化解率穩定在95%以上,為鄉村全面振興營造了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記者 張萬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