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蘭州的夜色漸濃,整座城市逐步沉入夢鄉,出租車司機、外賣騎手、環衛工人等群體卻仍在夜色中奔波,他們是維系城市夜間脈動的“守夜人”。然而,因為工作時間的關系,“去哪吃、吃什么、貴不貴”的就餐難題,曾長期困擾著這群深夜勞動者。
今年9月以來,由蘭州市總工會牽頭,聯合中國銀聯甘肅分公司、中信銀行共同推出的“零點食堂”公益項目,如點點暖光照亮深夜街頭,既暖了勞動者的胃,更暖了他們的心。
深夜困境:繁華背后的就餐窘迫
隨著蘭州“夜經濟”持續升溫,城市運轉不再局限于白晝。當霓虹閃爍、人流漸息,龐大的“深夜勞動者”群體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穿梭于樓宇巷陌,保障著城市夜間運行與市民生活便利。
但這份忙碌背后,是尷尬的就餐處境。“晚上跑車最愁吃飯,大部分餐館打烊,開門的要么遠要么貴,一頓飯二三十塊舍不得花。”開了十年夜班出租車的薛福道出同行心聲。外賣騎手李順則坦言:“送餐高峰過后餓得前胸貼后背,想找家便宜、熱乎又能立馬就餐的地方太難。”這種“就餐難、就餐貴”的困境,不僅影響身體健康,更悄悄消磨著他們對城市的歸屬感。如何讓城市“守夜人”被溫柔以待,成為城市管理者與工會組織亟待破解的考題。
工會破題:精準服務的多方聯動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蘭州市總工會聚焦這一特定群體需求,啟動深入一線的調研——工會干部走進出租車公司、對接網約車平臺,在深夜街頭與外賣員、環衛工人促膝長談,精準捕捉到“成本可控、位置便利”的核心訴求。
經過周密籌劃,“工會牽頭、金融助力、商戶參與”的“零點食堂”公益項目藍圖清晰呈現。蘭州市總工會統籌18萬元專項經費,其中15萬元由工會出資,彰顯“娘家人”擔當;中信銀行捐資3萬元,傳遞企業社會溫度;中國銀聯甘肅分公司發揮技術優勢,負責商戶篩選、云閃付支付系統支撐及交易數據統計,確保每一分優惠都用在刀刃上。
溫暖現場:熱氣騰騰的民生答卷
9月10日,“零點食堂”正式啟動。項目并未新建食堂,而是依托現有優質餐飲資源,通過“滿8元立減7元”的云閃付補貼模式,將符合條件的門店轉化為深夜勞動者的“暖心驛站”。
11月23日20時剛過,七里河區秀川公交便民餐廳內,飯菜香裹挾著熱氣彌漫,人聲與鍋鏟碰撞聲交織在一起,煙火氣的氛圍非常濃厚,這里是蘭州市總工會確定的“零點食堂”之一。盥洗室里,兩位民工師傅掬起溫水洗臉,洗去塵土,臉上滿是卸下疲憊的放松。夜班職員、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靜靜地排起長隊。店長李鵬系著沾油的圍裙,額角掛汗卻干勁十足,剛盛出一鍋熱菜便叮囑服務員:“端面快些,師傅們都餓壞了”。吧臺前“嘀嘀”的掃碼聲此起彼伏,民工林小虎端著10元的臊子面,看著支付頁面的3元金額咧嘴笑道:“三塊錢能吃這么一大碗,肉多湯鮮,熱乎得暖到心坎里。”
深夜的城關區匯峰牛肉面(西關店)依舊燈火通明。外賣騎手小張帶著夜寒推門而入,搓著凍紅的手喊了聲“一碗二細”,掏出手機用云閃付掃碼——“嘀”的一聲,8元餐費抵扣7元,實際僅付1元。他捧著熱面憨厚一笑,“以前深夜跑單只能啃冷面包,現在每天都盼著這碗熱面,一口湯下肚寒氣全散。省下的不只是錢,更是被惦記的溫暖和尊重。”
“零點食堂一運行,客流量明顯見漲。”李鵬擦著汗說。公交便民餐廳的老板趙平望著店內熱氣騰騰的景象語氣誠懇:“當初做這個項目壓根沒把賺錢放第一位,看著民工師傅、外賣騎手深夜奔波卻吃不上熱飯,心里很不是滋味。現在靠‘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模式,讓大家花幾塊錢就能吃上熱乎飯。賺錢是錦上添花,能給城市守護者遞上一碗熱飯、一份體面,讓他們的辛苦被看見、被尊重,這生意才做得有溫度、有擔當,只要大家需要,我們就一直辦下去。”匯峰牛肉面的負責人牛勝強在萬達店和西關店都開了“零點食堂”。牛勝強說,兩家店的“零點食堂”自營業以來客流都有上漲,營業額也在增加。
目前,“零點食堂”合作門店已覆蓋城關、七里河、安寧等主城區,包括7家優質商戶,均位于夜間勞動者密集區域或交通樞紐旁,具備充足供應能力與良好信譽,部分門店還提供清真餐食,兼顧多元化用餐需求。
成效回響:數字背后的滿滿獲得感
自9月啟動至11月23日,兩個多月間“零點食堂”已惠及1.25萬人次深夜勞動者,讓他們免于饑腸轆轆,真切感受到城市暖意。
“這個活動太實在了。”網約車司機劉大姐感慨,“我們吃飯沒準點,現在打開手機就能找到附近的‘零點食堂’,開過去就能吃上便宜熱乎飯,心里特別踏實。”便捷的參與方式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每日20時至次日8時,勞動者前往合作商戶用云閃付支付,滿8元自動立減7元,每人每日限享一次,“無感支付”最大限度契合了他們忙碌的工作節奏。據預估,活動周期(9月至12月)內將惠及約3萬人次,18萬元專項資金正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暖心餐食。
未來展望:讓“工會溫度”持續升溫
“零點食堂”的成功實踐,是蘭州市總工會服務職工、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需求的精準發力與模式創新。它不僅是一碗暖胃夜宵,更傳遞著社會對普通勞動者的認可與關懷。
蘭州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服務職工沒有終點站,‘零點食堂’是起點,也驗證了多方聯動模式的有效性。”未來,市總工會將繼續深入調研,關注職工群體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新問題、新需求,以該項目為藍本拓展服務內容,探索法律援助、健康關愛、職業發展等多元化精準服務;同時優化“零點食堂”運營,根據數據反饋與勞動者建議調整商戶布局、豐富餐品選擇,探索長效運作機制,讓溫暖持續延續。
記者手記
一碗熱面里的城市溫度
深夜走訪“零點食堂”,最動人的莫過于勞動者臉上的笑容。一碗熱面、幾元餐費,看似微小的幫扶,卻精準破解了深夜勞動者的就餐難題。“零點食堂”的成功,源于工會組織的精準調研、金融機構的技術支撐與商戶的社會責任擔當,三方聯動構建起“小切口、大民生”的服務模式。
1.25萬人次的惠及數據背后,是一個個被溫暖的個體,是城市對勞動者的尊重與關懷。當外賣騎手捧著熱面驅散寒意,當夜班司機吃上實惠飯菜補足干勁,這份獲得感便轉化為對城市的歸屬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零點食堂”用最樸素的方式,讓城市治理更有溫度,也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民生工程,往往藏在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細節里。期待這份溫暖持續延伸,讓更多勞動者被看見、被呵護,讓蘭州的夜晚因這份關懷更加動人。( 本報記者 趙萬山 實習生 陳嘉睿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