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童讀黃河·潤澤隴原”——《羊皮筏子冒險》特色兒童閱讀活動在蘭州市圖書館小樹苗學堂舉行;顒右猿錆M趣味的形式,帶領孩子們走進黃河文化瑰寶——羊皮筏子的奇妙世界。
本次活動由蘭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蘭州市圖書館承辦,通過多種形式讓孩子們深入了解黃河文化,感受羊皮筏子的獨特魅力,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讓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活動伊始,主持人帶領大家一同欣賞了由蘭州市圖書館制作出品的專題片《黃河之濱也很美》——《羊皮筏子》。影片如同一把時光鑰匙,開啟了對羊皮筏子千年歷史的探尋之門,讓孩子們了解了羊皮筏子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從渾脫的選皮制作,到“四五四”的獨特排列方式,再到扎筏使用的柳木,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制作羊皮筏子需使用13個渾脫,蘭州人正是借用典故“十三太保”的寓意保平安,這一文化典故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逐漸對羊皮筏子的歷史起源、使用材料和制作工藝有了初步認識,在興致勃勃中溯源了黃河文化,探秘了羊皮筏子的歷史。
在故事共讀環節,主持人繪聲繪色地講述了《羊皮筏子賽軍艦》的傳奇故事?箲饡r期,羊皮筏子肩負起了運送汽油的重任。當蘭州的羊皮筏子載著300噸汽油,從1400多華里外順利運抵重慶時,整個山城為之轟動。重慶各報紛紛以《羊皮筏子賽軍艦》為標題,對這一壯舉進行著重報道。從此,“羊皮筏子賽軍艦”的說法廣為流傳,成為黃河文化中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戰佳話。孩子們沉浸在傳奇故事中,被羊皮筏子在抗戰時期發揮的重要作用所震撼,對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深入了解羊皮筏子的制作過程,專門設置了十分考驗動手能力的手工制作環節。孩子們的表現也不負眾望,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運用小氣袋、木質攪拌棒、大小扎帶等材料,制作出了各種羊皮筏子模型。
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大家先用小扎帶將木質攪拌棒按照“口”的樣式搭出大框架,再從中間輔以兩根木棒進行加固,木棒的連接處均用小扎帶固定得嚴嚴實實。接著,給兩個小氣袋依次吹滿氣,用大扎帶將其穩穩地固定在中間的兩根木棒上。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精致的羊皮筏子模型在他們的手中逐漸成型。隨后,大家紛紛在水中嘗試,每個人的小羊皮筏子都能順利漂浮起來。
羊皮筏子的渾脫在制作時,通常需要給羊皮吹氣。為了讓孩子們體驗這種感覺,活動特別設置了“誰是肺活量之王”的小游戲。主持人為每個小朋友發放一個氣球,孩子們則以小組比拼的方式參與其中。他們一個個鼓足腮幫子,用力吹氣,全力以赴比拼著哪一組的氣球吹得又快又大。
現場氣氛熱烈非凡,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小樹苗學堂的每一個角落。在精心設置的系列活動中,不僅讓孩子們在充滿童趣的游戲中了解了制作羊皮筏子的工藝,還在開心的比拼中鍛煉了自己的肺活量,收獲了滿滿的快樂。( 本報首席記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