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只能在沿海地區品嘗的鮮美海蝦,如今在西北內陸的皋蘭縣成功“安家落戶”。近日,由天津市科技援助的斑節對蝦養殖項目通過現場驗收,這一海水蝦品種首次在甘肅地區試養成功,成為東西部協作賦能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又一鮮活范例。

斑節對蝦養殖池

據了解,該項目名為“甘肅生態適應性蝦類新品種引進和高效健康養殖研究與示范”項目,是由天津農學院水產學院陳成勛研究員主持的天津市科技援助項目。近日,隨著項目現場驗收會在皋蘭縣舉行,標志著該試養項目獲得成功。在養殖現場,記者看到,養殖池內的斑節對蝦活力旺盛,體色透亮,個頭勻稱。經過150天的精心培育,這些來自大海的“客人”已經完全適應了內陸環境,平均體長達到13.2厘米,平均體重達到32.6克,測算單產為每平方米2.9公斤。
該項目采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作為海水對蝦養殖的主流品種,斑節對蝦憑借廣鹽性、耐高溫、抗病能力強等特性,在黃土高原上實現了養殖突破,打破了甘肅海水養殖的技術瓶頸。
皋蘭縣地處西北內陸,水產養殖產業基礎薄弱。項目實施過程中,天津市發揮水產養殖技術優勢,精準對接皋蘭產業發展需求,通過科技援助引入斑節對蝦養殖技術,為當地水產養殖業開辟了新賽道。該項目的成功,不僅為蘭州市民的“菜籃子”增添了特色海鮮品種,更讓皋蘭縣看到了特色水產養殖的潛力,為縣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徑。
此外,皋蘭縣蘭州正興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此項目為契機,被成功列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名單,目前已進入網站公示階段,待公示結束后將獲得縣級配套獎補資金10萬元。
皋蘭縣科技局副局長劉秀英表示,將依托東西部協作平臺,深化與天津在水產養殖技術、產業鏈培育等方面的合作,推動斑節對蝦養殖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讓這一“海洋珍味”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蝦”。(記者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