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蘭州市榆中縣青香蒲高原水稻研究基地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水下的河蟹不時吐出氣泡。該基地曾受土壤鹽堿化困擾,大片土地難以耕種。為破解這一難題,返鄉創業青年張彤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科院等多家科研單位在榆中縣打造黃河流域鹽堿地高效利用實驗基地。
經過7年的研究探索在當地引入“鹽堿地改良+稻蟹共生”技術,通過挖渠排堿、增施有機肥等措施降低土壤鹽堿度,同時引黃河水灌溉中和鹽度,為水稻生長與河蟹養殖營造了適宜環境,實現了生態改良與效益提升的雙贏。
我們這邊今年種了四個品種,像是我們最有名的這片是稻花香,也是我們今年首次在甘肅種植,引種成功的一個國內比較優良的品種。我們引種已經做了七年的試驗了,通過引進耐鹽堿水稻,對水稻的性狀再培育優化,讓它適宜在我們輕度或者重度鹽堿地達到比較優良的品質。 (拍攝:田鵬鶴)
稿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