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蘭州紅古區,寒意漸濃。清晨時分,平安鎮新安村的苗木基地里,村民們已開始忙碌。薄霜覆蓋在田埂上,金葉榆的葉片邊緣結著細密的冰晶,既響應冬日的到來,也和村民的笑顏構成別樣的增收畫卷。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新安村坐落在平安鎮以西四公里的山臺地上,這里是平安鎮唯一的山臺村。站在村口眺望,層層梯田般的苗木沿著山坡鋪展,它們雖帶著泛黃的葉片,卻依然不失生機。
村黨支部書記焦婉嫣一早就在苗圃里查看苗木長勢。她介紹,新安村自2006年移交紅古區管理后,充分利用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苗木種植產業。如今,這個僅有89戶283人的小村莊,種植著60多個品種的苗木,成為全鎮唯一整村種植苗木的行政村。
隨著陽光灑滿苗木基地,氣溫逐漸回升。“金葉榆和紫葉矮櫻是我們這里最暢銷的品種。”有著近三十年苗木種植經驗的村民陳海君,一邊照料苗木一邊向記者介紹,這些苗木抗旱抗寒,適合西北地區的氣候,主要用于城市、小區和道路綠化。
暢通銷路助力產業發展
在不遠處的另一塊地里,村民賈言正忙著給苗木加固支架。他現在經營著14畝耕地,有30多個品種的苗木。“苗木種植讓我們家的收入很穩定,生活越來越好了。”賈言笑著說。
苗木基地的空地上,工人們正在將捆扎好的苗木裝車。蘭州葉旺苗木種植銷售中心總經理黃勝存今天專程前來收購苗木。“我們和新安村合作將近二十年了,”黃勝存說,“這里的苗木品種齊全,村民誠信可靠,加上交通便利,是我們首選的采購基地。”
據了解,新安村的苗木最遠銷往寧夏、青海等地,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工程補植、行道樹栽植等。苗木價格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每畝年產值可達5000元以上,成為村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苗木產業繪就振興畫卷
采訪結束后,記者站在基地高處向遠處望去,村民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郁郁蔥蔥的苗木之間。不遠處,一排排新建的民居整齊排列,小院內的紅瓦白墻在藍天下格外醒目。
焦婉嫣告訴記者,新安村近年來通過發展苗木產業,村民收入穩步提高,村容村貌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接下來,村里計劃繼續擴大苗木種植規模,引進更多新品種,同時嘗試發展觀光林業,讓苗木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當滿載苗木的貨車緩緩駛出村莊,將這片黃土地上的綠色希望送往四面八方。新安村的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在這片土地上培育出了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也描繪出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本報記者 王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