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迎著第一縷陽光,記者來到位于皋蘭縣石洞鎮梨花中路與育才路交叉路口的東湖公園,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滿眼的綠色生機盎然,健身器材、塑膠跑道、休閑長廊一應俱全,許多市民已經在這里用晨練開啟一天的美好時光。
近年來,皋蘭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工作思路,持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在皋蘭大地上徐徐展開。
打造家門口的生態生活圈
皋蘭縣東湖公園總占地面積141.68畝,其中水域54.74畝、綠化50.42畝、廣場及道路20.91畝。公園依托蔡家河流域城區段東灣河溝水系于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是一處兼具防汛功能的開放性帶狀公園。該公園的建成既增加了縣城公園綠地面積,有效改善了縣城生態環境,也形成了一處人與自然融合的立體生態系統。
近年來,皋蘭縣大力建設綠色皋蘭、生態皋蘭,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努力打造“生態公園+休閑公園+體育公園”新模式,通過建設、改造、提升等多種方式,打造市民家門口的生態生活圈,不斷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以樹為筆繪就生態文明畫卷
皋蘭縣東山森林公園地勢較高,站在這里的名藩塔上可以看到縣城全貌。皋蘭縣林業生態建設管理中心副主任牛財恒說:“以前我們的東山光禿禿什么都不長,通過多年的努力,東山森林公園已經成為了一座山中有林、林間有景、景含文化的生態文化公園,不光是市民登高健身的好地方,還成為了皋蘭縣的一張生態名片。”
依托縣城東山的地形地貌特點,皋蘭縣在東山公園建設了九色鹿廣場、皋蘭書院、文化長廊、名藩塔、梨花閣等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生態文明基地,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宣傳活動,不斷繪就皋蘭縣新時代生態文明畫卷。
五水共治繪就河湖美景
皋蘭縣境內的蔡家河是黃河的主要支流,全長24.5公里,該河的下游是皋蘭縣污水處理廠。為了提高污水處理廠的排放凈化率,確保黃河水生態健康,皋蘭縣蔡家河流域(三川口-蔡家河入黃口)水污染治理與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應運而生。
該項目選址在皋蘭縣城南側、蔡河村以東、G6京藏高速以南、131縣道東西兩側,總面積約180畝。工程項目包括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河口濕地建設工程、河道生態緩沖帶修復工程、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工程。其中,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的建設可進一步凈化水體以便再生利用,也可以補充河道的生態流量。
據悉,自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以來,皋蘭縣創新治水思路,以水系水網為紐帶,將防洪排澇、水土流失、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整治、水生態修復相結合,大力推進節水、供水、洪水、澇水、污水五水共治。與此同時,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整治、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精致皋蘭等專項行動,結合流域生態修復綜合治理,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美景已展現在市民眼前。(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