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下午,記者走進位于西固區河口鎮的蘭州欣源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牛場。現代化的牛舍寬敞明亮,工作人員正在給牛兒喂草料,一頭頭毛色光亮、膘肥體壯的荷斯坦奶牛悠閑地嚼著草料,正如品嘗著一道美味佳肴。
河口鎮的傳統農業以種植業為主,是一個典型的高原夏菜種植區域,該鎮發展特色養殖業的基礎相對薄弱。
基礎雖薄弱,但不能不發展。河口鎮通過大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厚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沃土。企業在實現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助推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雙向奔赴”蘭州欣源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奶牛養殖從之前的“小打小鬧”到如今的規模化發展,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從一個養殖戶到大公司的蝶變
雖然時令已到深秋,但陽光依然溫暖。蘭州欣源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奶牛養殖場內,工作人員正在忙著拉運玉米秸稈,給奶牛準備過冬的草料。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儲備草料工作成了該公司最近的首要任務。剛剛忙完奶牛轉場的公司負責人謝盛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公司的奶牛養殖規模是全西固區數一數二的,在蘭州市的個體養殖戶中也名列前茅。我能從一個家庭養殖戶發展到這么一個現代化的養殖公司,離不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

今年47歲的謝盛是蘭州本地人,早在1977年,他的外公買來一頭奶牛,成了個體養殖戶,想著在物資比較短缺的情況下,好讓家里的孩子能夠喝上一口鮮牛奶。
隨著年齡的增長,謝盛有了養殖奶牛的想法,并且這一堅持就是15年。2009年,他和幾個合伙人開始在河口鎮養殖奶牛,并成立了蘭州源生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占地只有40畝,是個沒有規模的養殖戶。
2023年8月,謝盛成立了蘭州欣源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著手立項、動工建設產業園區。目前,已完成4座牛圈舍30000平方米,1座續牛圈舍2000平方米,3座青貯池15000立方米,糞污處理場1000平方米,部分綠化約1000株樹木,1座擠奶大廳3600平方米,辦公及生活區6000平方米,儲水設施3座,2座飼料存儲及加工棚5400平方米及水、電、暖等配套設施已建設完成,1100頭奶牛已進場,目前已投資5000萬元,發展成集種、養、產、銷和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實現了從養殖戶到大公司的蝶變。
從一句承諾到不離不棄地兌現
營商環境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更是干部思想能力作風建設的試金石。
2021年冬天,蘭州源生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牛奶要運輸到紅古銷售時出現了難題,合作社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謝盛找到鎮上反映情況,希望能得到幫助。河口鎮黨委書記富軍通過多方協調,采取車對車、貨對貨、人不見面的辦法將牛奶送出去。牛奶送出去了,企業活下來了。
2022年,隨著奶牛數量的增多,蘭州源生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場地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謝盛一度有了把養殖場搬離河口鎮的想法。富軍聽到這一消息后,主動找上門,與謝盛及其合伙人進行了多次對接,最終在轄區張家臺村的南側選址一塊375畝的閑置未利用土地,為蘭州源生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奶牛們安置了新家。“這塊地屬于我們四個村的,在征用的過程中需要多方協調,但不論困難有多大,既然給企業承諾了,就一定得兌現。我們跟企業、村上以及周邊村民先后經過五六次的協商,才逐步達成租賃協議,把土地上的雜草、垃圾等清理干凈后交給了企業。”富軍說,今年,通過向上爭取包裝項目,還計劃為養殖場修建水泥路、排洪溝等基礎設施,為企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河口鎮在服務企業中,以“誠心”“決心”換來企業發展的“安心”“放心”,以“馬上辦、快速辦”的力度和“聽得見、感受到”的暖心承諾贏得了企業的好評點贊。
“河口鎮的干部們對我們很操心,前期的立項、土地、環保等前期手續都是他們代辦的,還有些矛盾糾紛也是他們現場進行調解解決的。公司有現在的規模,離不開蘭州市西固區農業農村局的支持,更離不開河口鎮黨員干部的幫助。”謝盛動情地說。
從一塊荒地到現代產業園的嬗變
盤活一塊土地,振興一個產業。蘭州欣源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已經耕種玉米飼草1600畝,現有荷斯坦奶牛1100頭,日產鮮奶9噸,到今年年底可日產15噸鮮奶,現有200個銷售點日銷售鮮奶6噸,其余鮮奶合同單位收購一部分用于加工奶粉,另外一部分由其代加工酸奶公司銷售。奶牛養殖產業園目前已整治荒地1000余畝用于飼草玉米種植。奶牛養殖、流轉土地可解決當地老百姓的就業和增收致富,帶動就業170人,每年可使周圍四村增收200多萬元。
謝盛告訴記者,按照公司發展規劃,下一步將持續流轉、整治荒地,2025年上半年建設乳品加工項目,繼續做優產業鏈。同時持續做好園區內綠化,使綠化面積達到2萬平方米以上,在糞污處理繼續優化的基礎上,可做加工有機肥生產。

“我們以奶牛養殖為核心,結合玉米種植、飼草加工、牛奶初加工、糞污處理、農業觀光等上下游產業,將這一塊閑置荒地打造成一個現代養殖產業園,這樣,不僅可以規模化發展,還能夠爭取更多政策支持,讓企業走得更遠。”富軍說。
鄉村謀振興,企業求發展,而政企“雙向奔赴”連著兩頭。河口鎮不斷提升營商服務“軟環境”,持續優化基礎配套“硬環境”,加快推進配套建設,補齊公共配套不足的短板,園區建設一定會成為“企業離成功最近的地方”。(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汪文學 李世昌 董永前 見習記者 吳雪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