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競爭的重要“軟實力”,也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蘭州新區始終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提升區域承載力、競爭力、影響力的“一號工程”,堅持先行先試,持續改革創新,探索實施了一批首創性、引領性、特色性改革舉措,今年以來,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在全省率先推出95條改革創新舉措,打出“十張改革特色牌”,聚力打造“新事心辦”服務品牌,構建企業和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運營成本最低、服務水平最優的營商環境品牌加速形成,有力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今年1至8月,蘭州新區經營主體增速為36.2%。
四個聚焦優化營商環境
聚焦體制機制改革激活力。堅持把體制機制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先導工程”,全面推行“全員崗位聘用、全員績效考核、全員績效工資”,績效考核與干部收入分配、職務升降等“六掛鉤”,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聚焦企業項目引育優服務。緊扣企業運營和項目建設關鍵環節,著力優化流程、壓減時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大力推行“保姆式、專班制、全流程、系統化”招商引資服務模式,全省首推“藍圖管控+區域評估+標準地+代辦服務”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項目審批服務改革,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不到國家要求的1/3,項目落地建設速度全省最快。全省率先實行“證照分離”“承諾制”等改革,企業開辦實現“一環節、半小時、零費用”,近年來經營主體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23年新設經營主體增長47%。
聚焦深化法治建設強保障。堅持把法治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最強保障”,緊扣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勞動力市場監管、商業糾紛化解、涉企案件訴訟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辦理等重點領域,全面推行柔性監管和柔性執法,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率先推行“兩輕一免”,推動涉企糾紛案件快立、快審、快執,建立多元解紛機制,促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聚焦要素優化配置促發展。全面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緊扣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所需,在全省率先實施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全面降低企業水、電、氣、暖、社保、稅費等生產經營成本,企業生產要素成本下降20%以上。依托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建立健全政銀企對接機制,搭建全省首個“綠金通”融資平臺,支持金融機構開發惠企金融產品,累計為企業提供高效率、低成本融資超1300億元。

10余項全省“首”字號改革落地實施
新區先后大力實施營商環境“百日攻堅戰”行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提升行動和“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圍繞“國評”和“省評”指標體系,接續推動596條改革舉措落地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工程項目“區域評估”“一枚印章管挖占”、水電氣暖“聯動過戶”等多項改革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用地清單制”“不退件審批+拎包過審”等10余項全省“首”字號改革舉措落地實施。
全省率先出臺31項改革舉措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實現“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水電氣暖網一件事”落地實施,政務服務實行全年無休“不打烊”。全省率先開啟“電子亮證”模式,推廣應用“云檔案”和“甘快辦”APP,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開通率100%,“掌上辦”開通率98.71%,“零次跑”實現率95.05%,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全省率先上線運行公共資源交易掌上服務大廳、電子合同簽約管理系統、評標專家網絡自助抽取系統,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掌上辦”、合同“線上簽”、專家“自助抽”,招標計劃發布由30天壓縮至10天,全省用時最短。縱深推進“數字政采”改革,構建“全區一張網”全流程電子化政府采購模式,實現政府采購開標“不見面”、投標“不出門”、合同“線上簽”、辦事“零跑路”、全程“一網辦”。全省率先推行“交地即交證”“竣工即交證”“抵押即交證”“交房即交證”等舉措,項目交地到拿證時限從10天壓縮至1天,企業土地融資貸款時限壓縮超過60%。創新實施房屋按揭貸款與抵押登記“同步辦”、房屋與水電氣暖“聯動過戶”、二手房“帶押過戶”等舉措,將不動產登記35類業務優化整合為1至3個環節,商品房網簽業務“當日辦結”,企業財產轉移“零收費”“1小時辦結”。
全省首推“藍圖管控+區域評估+標準地+代辦服務”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項目審批模式,創新實施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不退件審批+拎包過審”“一枚印章管挖占”“一枚印章管驗收”等舉措,工業項目規劃許可實現“即來即辦”,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25個工作日以內。新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案例獲評“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企業運營成本大幅降低
深入推進注冊登記便利化改革,企業開辦實現“一網辦、一窗辦、一環節、30分鐘、零費用”,個體工商戶登記實現秒批。率全省之先出臺相關管理辦法,支持眾創空間、產業園等開展住所托管服務,鼓勵集群注冊、工位注冊,促進數字經濟、總部經濟集聚發展,受益經營主體1.3萬余戶。全面推行柔性監管和柔性執法,公布“兩輕一免”事項657項,全省率先在9個領域推行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對經營主體83種首次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予行政處罰,免罰案例連續3年入選全省“法治為民辦實事”典型案例。
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優化配置融資、土地、水電氣等關鍵要素,企業生產經營要素成本下降20%以上。深入推進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掛牌設立西部綠色認證中心,安排10億元財政專項資金用于綠色貸款貼息、風險補償和創新獎勵。搭建全省首個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綠金通”,累計注冊企業3933家、上架金融產品224款、實現融資總額1339.59億元。
全省率先推行“用地清單制”,開展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先租后讓”,確保土地出讓后用地企業按合同約定、承諾事項和相關規定進行建設、投產、運營,實現“拿地即開工”“交地即發證”,已累計出讓工業“標準地”48宗7527畝、出讓數量全省最多。全面推行市政報裝“閉環極簡審批”,實現用電用水用氣用暖“三零”“三省”服務全覆蓋。
將大力推行政務服務“全域通辦”
蘭州新區堅持對標一流樹標桿、先行先試創新路,全力推動新區營商環境建設再上臺階,加快創建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大力推行政務服務“全域通辦”,探索“一碼一鏈一終端”服務機制,推行線上“一口申報、自動流轉、一次辦結”政務服務新模式。探索開展市場監管領域“證照并銷”改革試點,全面推行“個轉企”+“證照聯辦”登記便利化改革。深入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試點,探索推行“驗登合一”模式,實現房建工程“驗收即辦證”。
開展“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推行“綜合查一次”監管模式,推動監管方式從“管事項”向“管行業”轉變。建立“投貸聯動”機制,鼓勵引導基金管理運營機構與金融機構加強合作,探索實施“股權+債權”等投貸聯動服務模式。探索推行城市燃氣、供水管道更新改造涉及的道路開挖修復、園林綠地恢復等“成本補償”,不收取懲罰性費用。創新打造休閑度假、民俗體驗、工業研學、生態觀光等精品研學線路和特色文旅產品。(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