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著溫暖的陽光,走進西固區面塑制作技藝文創研學館,瞬間被色彩鮮艷、精致細膩、趣味盎然的作品所吸引,這些作品既具中國傳統繪畫的風格,又不失民間藝術的淳樸氣息。
研學館內,西固區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西固面塑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顧梓瑜正在工作臺旁聚精會神地創作。在她手中,小小的面團幾經捏搓揉掀、點切刻畫,便栩栩如生脫手而成。

除了“一把面粉捏萬物”的指尖藝術,針插、剪紙、水車、古紗燈、八門拳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如同一顆顆璀璨明珠,在西固區這片底蘊深厚的土地上散發著歷久彌新的光芒,見證著西固區的發展歷程,承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力量。
西固區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4項,代表性非遺傳承人49名,涵蓋了傳統體育、傳統技藝、傳統音樂、民俗等多個類別。
為了將文化瑰寶保護好、傳承好,西固區加大非遺保護工作力度,建立西固區非遺陳列館、西固面塑制作技藝文創研學館,為非遺代表性項目提供場所陣地,也為青少年和非遺傳承人提供了學習、交流和展示的空間。同時,該區支持家庭作坊式和以保護生產核心技藝為重點的生產性保護傳承,倡導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文化旅游企業等與項目傳承人合作,將西固獨有的非遺資源轉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把非遺從兒時的記憶、櫥窗中的陳列品轉化為可供群眾參與的體驗。
“剪刀拿穩,沿著線慢慢剪……”課堂上,西固區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蘭州剪紙(西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蘇紅霞一邊介紹剪紙藝術的歷史及基本圖案,一邊教學生剪紙技法。在蘇紅霞的指導下,孩子們不斷嘗試,一張張剪紙作品在指尖“綻放”。
西固區文化館還定期組織非遺進校園活動,邀請轄區非遺傳承人走進全區各中小學校,做好館校共建工作,開展特色主題活動,培養青少年對非遺的興趣,為他們打開了解非遺的窗口。(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通訊員 郭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