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決定和三年行動計劃,對照“1+2+N”制度體系分級分類制定“任務書”“時間表”,縱深推進“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和“五治一體”基層治理格局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這得益于“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的日趨成熟,基礎底數不掌握、社情民意不明了、訴求渠道不暢通、服務管理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時、風險防范不主動等治理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市8個縣區、蘭州新區、高新區嚴格對標要求,建成“七合一”式綜治中心,采用“1廳+N室”模式,匯聚各方力量,成為功能齊全的矛盾糾紛化解地,實現群眾“最多跑一地”。118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因地制宜,實體化運行“一站式”調處服務中心,累計調處糾紛30.2萬件,成功率超97%。城關區、永登縣綜治中心獲評全省新時代“楓橋式”基層單位。推動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領域重點指標持續向好,經驗做法多次在國家、省級會議以及媒體刊物上交流推廣。不久前,在“2025政法智能化建設技術裝備及成果展”上,眾多智慧治理創新成果得以集中展示。蘭州市委政法委申報的蘭州市高校網格化服務管理綜合指揮系統,入選智慧治理創新案例。

政法系統聯合開展普法宣傳

民警在治安巡邏伊曉明攝
平安,是民生所盼、發展之基。
今年以來,市委政法委充分發揮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安全工作協調機制作用,認真落實平安蘭州建設推進會議精神,依托黨建引領“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著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綜治中心的跨越式發展,受益于市委主動創穩的戰略布局。2023年3月以來,這項決策部署全面開局成勢,推動平安蘭州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維護穩定各項指標持續向好
上半年全市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16.9%、6.5%,交通事故起數和致傷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2.5%、30.1%,電詐發案連續48個月保持下降。全市政治社會大局持續安全穩定。
7月11日,皋蘭縣公安局的反詐中心突然接到了一通緊急的報警電話。“我被網絡詐騙了,5萬元被騙走了。”電話那頭報警的男子心急如焚地說。報警的群眾是皋蘭縣水阜鎮的一位居民,皋蘭縣公安局的反詐中心立馬就行動起來,他們火速聯合了當地的水阜派出所,組成專門的偵查小組,在7月12日的下午兩點左右,民警將詐騙人員魏某在水阜鎮抓獲。5萬余元的涉案現金,一分不少地被繳獲。“太感謝警官,我這5萬元能被追回,真是想都不敢想……”男子感激地說。
今年夏天,在蘭州市公安局安寧分局安寧西路派出所的轄區內,一輛輛嶄新的警用電動車出現在轄區群眾的視野,安寧西路派出所立足轄區實際、大膽試行探索,讓民輔警們跨上電動車、組成騎行隊,給“鐵腳板”配上了“加速器”。
夕陽西下,把窄巷切成明暗交錯的緞帶。社區民警魏萬春騎著電動車在一處老舊小區院內七彎八拐,把此前上門辦好的身份證送到獨居老人周阿姨手中。“魏警官,這道窄、慢點騎,注意安全。”臨別之際周阿姨不忘提醒魏萬春。“好,您放心這道兒我熟悉,您快回去吧!”不一會,魏萬春行至一家商店門口,停車大聲提醒道“老張,你的電動車鑰匙又忘了拔鑰匙……”
“咱們轄區有不少老舊小區,很多背街小巷警車壓根進不去。”副所長傅成虎還在不斷完善騎行巡邏安排,“兩輪電動車簡單實用,穿梭于菜市場、筒子樓、舊廠區,連窗臺上的醬菜壇子都數得清。”警力延伸、效率提升,轄區網格里布設了更精密的“平安毛細血管”,社區民輔警在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的入戶走訪“快人一步”,與“樓道志愿隊”的銜接更加緊密高效。近年來,我市健全完善“1+10+112”三級反詐預警體系,電詐發案連續48個月保持下降。同時優化“交警+治安警”“交所合一”警力布局,常態化加強重點部位和區域值守。推行“黃河警務·安瀾金城”警務模式,建立“警務+水運+支援”水上救援機制,打造出“安瀾鐵騎”“金城衛士”等一批亮麗名片。嚴查嚴重交通違法行為,較大以上交通事故連續27個月零發生。
一張地圖支撐體系實戰實效
98.7%的基層矛盾在調解室里消弭于無形,涉企糾紛平均18天就能畫上圓滿句號,群眾法治滿意度較去年提升4.2個百分點。
3000平方米的服務大廳內,34個功能室如同全科醫院般,覆蓋調解、仲裁、司法確認等全流程服務,195名專兼職調解員以“坐診”模式化解矛盾。2024年城關區綜治中心組織調度入駐力量及街道綜治中心調處糾紛超32萬件,網格前端化解占比達67%。
2023年11月,姚某在甘肅某醫院接受闌尾切除手術后因持續腹痛,于2024年6月以醫療事故為由向城關區法院提起訴訟索賠。法院對接綜治中心啟動“專家意見書+訴前司法鑒定”機制,醫療糾紛調解室依法核算賠償,促成醫患雙方15日內達成賠償協議。
“此案折射出甘肅‘調解優先、分層遞進、司法兜底’的法治化解紛路線圖。”城關區綜治中心負責人表示,按照“一天分派、兩天簽收、三天調解、七天歸檔”標準,綜治中心對訴前糾紛精準分流、全程管理、跟蹤辦理、全鏈化解,實現“調解+司法確認”“調解+速裁”高效對接。
城關區綜治中心全面建立街道平安法治辦與同級派出所警調對接工作機制,街道平安法治辦按照“高風險一天介入調解、中風險三天完成調解、低風險七天內調解”的要求,對派出所推送的糾紛類警情及時介入化解、定期跟進回訪。城關區綜治中心警調對接專班從糾紛類警情推送、調處化解、辦理時效、跟進回訪各環節全程跟蹤督導,2024年,各街道平安法治辦接收公安派出所推送糾紛類警情8000余件,化解率99.1%。
不久前,記者來到蘭州新區綜治中心大廳發現,5100余路監控視頻實時展現著城市脈動。通過整合“雪亮工程”“平安甘肅”等信息系統,這里構建起覆蓋全域的治理“云腦”。法院訴情、公安警情等“六線數據”的實時歸集,讓社會治理實現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的轉變。“這個案件觸發黃色預警后,我們立即啟動網格員介入程序。”工作人員沙鑫杰展示著智慧平臺的預警界面。通過AI算法對各類風險要素的智能分析,系統可自動生成處置建議。今年以來,平臺已提前預警化解重大矛盾糾紛20余起。
自去年6月“民情地圖·小蘭善治”平臺已上線全覆蓋應用以來,各類場景46個,采集基礎要素9千萬條,辦結網格事件165萬件,推動實現了“一張地圖知曉社情民情,一部手機實施基層治理”。注重資源整合,建強創安創穩的實戰平臺。實施“市級頭雁領航、縣級提檔升級、鄉級強基實戰”行動,明確市級“指揮部”、縣級“主陣地”、鄉級“橋頭堡”職能定位,整合資源力量,用好“大數據+網格化+群眾路線”協同治理機制,依托“民情地圖·小蘭善治”平臺匯聚各類數據,打造精準感知社情民意、反映矛盾風險趨勢的“平安地圖”,夯實平安蘭州建設根基和底板,為蘭州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政法保障。
服務大局助力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以前執法車一來,我就得停下手里的活。現在按‘一張清單’檢查,每月能多趕一批貨。”7月22日,七里河區政務服務大廳內,某生物科技企業負責人王玉玢說起這份讓她安心生產的“清單”,眼里滿是喜悅。這份暖心“清單”,正是改革成果的一個縮影,23個部門156項檢查事項“合并同類項”后,蘭州市企業每月少花6.3小時應對檢查,經營主體如雨后春筍般增長,總量同比提升12.7%。
今年以來,蘭州市聚焦全省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15項重點任務,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和涉外法治各環節綜合施策,最大限度激發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努力打造具有蘭州特色的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營商環境領域立法,加快制定《蘭州市蘭州牛肉拉面產業促進條例》《蘭州市蘭州百合產業發展促進條例》《蘭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以高質量立法護航高質量發展。
嚴格落實“首違不罰”“不予處罰”清單,公布“兩輕一免”清單事項2635項,全市適用“兩輕一免”案件19.16萬件,充分彰顯執法“蘭州溫度”。提升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水平,暢通“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最后一米”,對上線運行重點事項累計壓減辦理時長868個工作日、減少跑動152次、減少材料306份、減少環節154個,累計為企業和群眾受理辦件171.2萬件。發揮法治化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臺作用,核查辦理省級“一鍵舉報”平臺和市級平臺線索31條,辦結28條,辦結率達90%,依法維護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干了半年電焊,工資拖了近兩年,跑斷腿都要不回來。”回憶起自己的追薪之路,李向東憤憤不平。2023年7月,老李從某建筑公司離職后,6000元工資如同石沉大海,直到今年3月他走進榆中縣綜治中心尋求幫助。“本想試試看,沒想到檢察官當天就介入了。”接到求助后榆中縣綜治中心與縣檢察院立即啟動“檢調對接”聯動模式,護薪工作室負責人、檢察官吳曉燕與中心調解員兵分兩路:一路實地核查考勤記錄、工資流水,一路向企業負責人釋明《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短短72小時,企業負責人便帶著現金來到調解室。拿到工資后,老李特意發了朋友圈:“綜治中心把老百姓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類似這樣的“三日速解”并非個例。今年以來,榆中縣檢察院受理的5起支持起訴案各具溫度:劉海光等5人獲10376元支持起訴款時正值春耕,牛文生57072元欠薪到賬日恰逢孩子開學,茍小霞5710元調解款解了家人醫藥費之急——這些被標注在工作日志里的“特殊節點”,構成了司法為民的生動注腳。
依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深入打擊合同詐騙、商業賄賂、串通投標、非法經營等違法犯罪行為,挽回經濟損失1514萬元。開展“昆侖”專項行動強化知識產權領域刑事保護,立案偵辦侵權假冒犯罪案件15起,涉案總值達1560萬元。法院系統實現涉企訴訟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調解民事案件4812件。推進破產案件繁簡分流,實現破產案件平均審理天數為89.8天;加大涉企案件執行力度,執行到位率為71.55%,涉企案件執行到位金額顯著增長。深化檢企互動,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開通民營企業控告申訴綠色通道,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司法保障。推進根治欠薪專項行動,為3433名農民工追發工資4604.46萬元。發揮行政復議化解涉企業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辦理行政復議案件418件,讓行政復議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渠道更暢通、服務更快捷、監督更有力……平安蘭州,就這樣具象化了。
思想鑄魂淬煉金城政法鐵軍
6月中旬,蘭州市委政法委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共同舉辦全市政法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政法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提升全市政法領導干部的政治能力、履職本領和專業素養,為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蘭州、法治蘭州建設,服務保障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鍛造更加堅強的政法力量。
上半年,全市1260場法治宣講如星火燎原,從機關會議室延伸到社區廣場,從企業車間覆蓋到校園課堂;各級黨委(黨組)研究法治議題的頻次同比增加35%,“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的漣漪不斷向基層擴散。“法治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是融進血脈的自覺。”這句在全市法治建設工作會上被反復提及的話,如今已成為蘭州干部群眾的共識。2900余名黨政主要負責人走上“述法臺”,交出的不只是工作報告,更是沉甸甸的為民答卷。城關區《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清單》劃清78項權責邊界后,讓曾因“多頭執法”急得跳腳的小吃店主,如今能安心守著灶臺;榆中縣把企業“吐槽”的檢查亂象改成規范流程后,產業園里的機器轉得更歡。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遇事找法”已成為市民解決問題的“第一選擇”。
專業訓練長才干,實踐鍛煉壯筋骨。全市政法機關健全落實“教、學、練、戰”一體化教育培訓機制,組織開展“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拼”“業績大展示”等活動,不斷錘煉政法干警素質本領,全力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中院“蘭州法苑講堂”第一講正式開講,該講堂已成為實務能力的熔爐、人才培養的基地,學思踐悟,思想淬煉的“政治講堂”,以高質量教育培訓不斷提升干警司法能力。全市檢察機關數字賦能,新構建模型23個,大沙坪地區檢察院研發的“減刑假釋實質化審理法律監督模型”為高效開展巡回檢察注入新動力。蘭州新區人民檢察院研發的“網約房專項監督模型”,對全市網約房商家存在無營業執照、無行業許可等違規經營情況進行有效整治。安寧區人民檢察院研發的“電梯安全模型”,切實保障群眾的出行安全。全市司法機關行政系統開展以“鑄警魂、礪精兵、強作風、擔使命”為主題的實戰大練兵,全覆蓋開展10余項科目訓練,不斷增強履職能力水平。2023年,全市深入開展為期兩年的“鑄忠誠警魂”活動,突出抓好理論武裝、典型引領、祛腐健肌、錘煉素質“四件大事”,全面落實政治建警、實踐礪警、素質強警、文化育警、從嚴治警、從優待警“六項任務”,縱深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警,鍛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的新時代政法鐵軍,交出了一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政法隊伍建設優異答卷。
以一城之穩塑造全局之安。蘭州市將主動創安主動創穩理念融入城市發展大局,立足工作實際,聚焦實戰實效,全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戰化運行,做實綜治中心、網格管理、“三調對接”、信息平臺“四個實戰化”,整合各方資源,健全工作機制,推動主動創安主動創穩走深走實,構建大平安格局,奮力推動平安蘭州、法治蘭州建設不斷邁向更深層次、更高境界,為全市政治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奠定堅實基礎。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爍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