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蘭州,暑意正濃。城關區政務服務大廳公積金窗口旁,市民李女士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在短短幾分鐘便通過手機辦結租房提取業務。“以前需要帶一堆材料跑窗口,沒想到現在通過手機就能高效辦理,變化真是太大了!”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蘭州公積金改革帶來的民生溫度。

工作人員耐心幫助市民辦理業務
近年來,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便民、利民、惠民”為核心,多領域持續突破,從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到優化租購并舉制度,從數字化服務升級到政企協同創新……這些舉措如春雨般精準滴灌住房市場,勾勒出公積金改革的“蘭州路徑”,并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積金服務“蘭州模式”。
區域協同鑄紐帶
雙城通辦惠民生
蘭西城市群的崛起,呼喚著公共服務的深度融合。近年來,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率先打破壁壘,以公積金政策為“紐帶”,架起甘青兩省協同發展的連心橋。
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張曦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2021年6月以來,中心累計向西寧繳存職工發放貸款381筆、1.69億元,辦理跨區域提取業務965筆、4306.77萬元。賬戶轉移1326筆,3082.66萬元。這些數字背后,是兩地人才流動的加速,也是城市群融合的縮影。
海東市居民米先生退休后定居蘭州市紅古區,原本需返回海東市提取公積金,如今通過紅古管理部與民和管理部的線上聯辦,10分鐘便能快速辦結此業務。“不用跨地區奔波,這項便民政策真的是暖到了心坎里了。”米先生的感慨,折射出公積金區域協同所帶來的變化。
蘭州工作的王先生也是這項政策的受益者。不久前,他通過“兩地聯辦”業務輕松辦結了公積金提取業務。“沒想到在蘭州就能還西寧的房貸,不用再跑回老家來回折騰了。”采訪中,王先生坦言。
記者了解到,目前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已與西寧中心建立深度合作機制,并全面實現兩地公積金業務無差別辦理,兩地聯合推出異地線上提前還款和沖還貸業務成為全國行業內首個案例。
“我們正在把與西寧的合作經驗進行復制推廣,目前已與銀川、成都公積金中心達成共識,正在協商推進三地業務協同辦理。”該中心跨省業務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地區間合作的深入,公積金將成為促進區域人才流動、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催化劑”。
保障安居破瓶頸
政策暖意照民心
解決繳存職工住房問題,既要走出去打破地域壁壘,更要沉下來聚焦本地剛需。在保障房領域,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政策創新,讓更多中低收入群體的安居夢照進現實。
“首付只要15%就能通過公積金買房了,以現在的商業利率貸款計算,能節省5萬多利息,真的很開心。”今年6月,市民杜女士成為蘭州共有產權房公積金貸款的受益者,她購買的潤蘭嘉園的住房,總價63萬元,公積金貸款解決了50萬元資金需求。這份安居賬單的背后,是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保障房領域的政策突破。
共有產權房是重要的保障性住房,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政策創新破解共有產權房貸款難題,讓安居夢照進現實。自今年6月共有產權房公積金貸款政策實施以來,截至目前,共有產權房公積金貸款申請已受理28筆、受理金額1082.2萬元,已發放9筆、發放金額326.5萬元。
共有產權房作為保障中低收入群體住房需求的重要載體,其貸款難題曾是全國性的政策瓶頸。由于共有產權房涉及政府與個人共有產權,抵押權如何設置、后續回購時貸款如何處理等問題,都是擺在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難題,這一筆筆貸款的發放背后正是政策多次突破后的成果。
記者了解到,針對共有產權房產權分割的特殊性,該中心成立專項攻堅小組,借鑒江浙地區經驗,與市住建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反復會商,最終創新推出“按產權比例設定抵押權”機制,解決了貸款抵押難題,讓保障房與商品房享受同等貸款政策。
購房貸款政策的優化,同樣充滿民生溫度。該中心延長貸款到期時限的政策,從男性65歲延長到68歲、女性60歲延長到63歲,最長貸款期限不超過30年,充分考慮了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職工的還款能力變化,為中高齡職工提供了更寬松的還款時間安排,緩解其購房還款壓力。
在提高貸款額度方面,將繳存余額系數由24倍提升至30倍,對首套剛需、“賣舊買新”購買改善性住房群體、市級及以上勞模工匠、現役及5年內退役軍人四類群體的貸款最高額度上浮20%,對烈士及軍警遺屬貸款最高額度上浮100%;推行“組合貸”“商轉公”“商轉組合貸”業務……這些差異化的額度提升政策,精準錨定不同購房群體的實際需求,激發了住房消費活力。
租購并舉織密網
多維保障穩安居
住房之事關乎民生福祉。在完善租購并舉住房制度方面,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打出一套組合拳,多維度為繳存人提供支撐。
在完善租購并舉住房制度方面,該中心不斷優化租房提取政策,構建跨區域通勤租房保障機制,支持主城四區與遠郊縣區間跨區域通勤繳存人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政策實施后,跨區域通勤租房提取人數逐月遞增,有效解決了上班族的租房資金難題。
“我在城關區張掖路附近上班,家在榆中縣,每天通勤來回60多公里。如果在單位附近租房,按照跨區域通勤提取統計,可按月提取住房公積金2500元,大大減輕了租房壓力,節省了通勤時間,這政策太懂我們通勤族了。”市民郭女士給記者算了筆賬,這項政策實施后,她每年可提取30000元用于租房,租房沒有任何負擔。
據該中心計劃歸集科負責人介紹,在租房方面,該中心放寬租房提取頻次至每月可提取1次,提高租房提取額度至每年3萬元,今年的階段性支持政策構建跨區域通勤保障機制,支持主城四區與遠郊縣區間跨區域通勤繳存人提取支付房租。
在購房方面,不僅支持提取支付首付款,還擴大提取范圍、延長提取時限,優化貸款住房套數認定規則,調整為按申請人家庭在擬購住房所在縣(區)的套數確定,有效降低購房貸款門檻,助力商品住房去庫存工作。支持房票安置,購房人持房票購買自住住房也可提取住房公積金并申請貸款。
據介紹,今年新增“其他住房消費”提取,無貸款且當年未提取的繳存人可提取住房公積金余額用于房屋維修、物業費等其他開支,每人每年最高可提取1萬元,自4月7日政策發布至今,僅其他住房消費提取達4.8萬人次,提取住房公積金4.45億元,將有力帶動建筑維修、家具家電等上下游產業發展。
同時,助力城市更新改造。將城鎮老舊小區更新改造納入提取范圍,支持提取用于加裝電梯及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形成以“提取-改造-增值”為特色的公積金支持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體系。
“我們通過優化政策不斷滿足繳存職工需求。新的優化政策出臺后,截至目前已受理提取業務30.83萬筆,提取金額達31.47億元。”該中心計劃歸集科負責人拿出統計數據說道。這些數字背后,是租購并舉政策給市民生活帶來的真實改變,同時也彰顯了公積金制度在保障“住有所居”中的基礎性作用。
服務升級提效能
數字賦能更舒心
在數字化浪潮下,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積極擁抱變革,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從“跑斷腿”到“零跑腿”,從“多窗口”到“一窗辦”,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數字化轉型為基、以制度改革為要,更以“一把手走流程”直面痛點,推動服務效能實現質的飛躍。
在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城關管理部內,綜合服務窗口井然有序。“以前辦公積金業務要跑好幾個地方,現在從排半天隊到手機點一點就能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輕松辦理。”市民王先生的體驗是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寫照,這份便捷,源于數據壁壘的打破。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心已全面接入甘肅省住房公積金區域一體化共享協同平臺,實現與全省各中心跨區域業務協同線上辦理。同時,配合省公積金一體化平臺升級優化本地系統設置35項,開通11個線上業務辦理渠道,歸集、提取業務實現全程網辦,網辦率達87.48%。
“目前線上業務占比超七成,13項高頻業務‘跨省通辦’,企業開辦與公積金登記‘一網通辦’,數據多跑路,群眾才能少跑腿。”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西固管理部主任楊愛霞告訴記者。
線下服務同樣迎來質的飛躍。記者了解到,該中心自2022年起全面推行綜合柜員制,將歸集、提取、貸款等業務整合到“一窗受理”,大幅提升人力資源效率,徹底終結了多窗口奔波的歷史。目前,中心開通全省86個縣區共131個住房公積金代辦網點,實現了省內所有縣區受委托銀行均可現場辦理蘭州住房公積金業務,有效解決了省內蘭外地區電力、鐵路繳存職工兩頭跑、成本高、效率低的難題。
服務升級的背后,是直面問題的勇氣。為全面貫徹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年”行動部署,該中心深入推進住房公積金行業“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其中,“一把手走流程”機制,讓服務優化有了靶向性。
今年4月,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張曦以普通群眾身份體驗業務,聽到市民反映二手房貸款放款慢的問題時,要求打通與不動產登記、銀行的數據流,將放款周期大幅壓縮。
“群眾的‘急難愁盼’,就是我們改革的突破口。”張曦在采訪中表示,中心已建立“體驗—整改—反饋”閉環,推動公積金線上、線下服務流程持續優化。
政企協同拓新局
模式創新優體驗
公積金服務與房產交易平臺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近期,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與貝殼找房的合作,給出了“1+1>2”的答案——全國首個公積金評估系統與房產交易平臺直連模式,讓一站式服務從愿景變為現實。
“以前買二手房想辦理公積金貸款就要跑好幾個地方,現在在貝殼簽約中心就能一次辦完,太省心了。”市民吳先生的經歷頗具代表性。
通過系統直連,房產評估、貸款申請、材料審核等流程全部線上完成,二手房貸款業務辦理時間從15天縮短至5天,到現場辦理次數從4次減為1次。流暢的體驗,正是源于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與貝殼的創新合作。
“這不是簡單的服務延伸,而是數據共享、流程重構的深度融合。”張曦告訴記者,雙方已打通房源核驗、評估定價、貸款審批的數據通道,在貝殼簽約中心設立公積金服務點,接入公積金業務系統網絡專線,安排工作人員輪崗派駐,繳存人可在房產交易現場同步辦理公積金貸款業務,實現二手房貸款業務“就近辦、一次辦”。目前,已完成55筆業務,客戶滿意度100%,這種模式正在成為行業標桿。
業內人士表示,該模式運行以來,蘭州二手房公積金貸款辦理效率快速提升,成為“政府+企業”協同服務的典范,這種創新不僅便利了群眾,更為全國公積金服務模式創新提供了可復制的“蘭州樣本”。
●記者手記
采訪中,有太多細節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李女士通過手機快速辦結租房提取時的笑容,郭女士算清跨區租房提取賬目的輕松,吳先生在貝殼簽約中心辦完二手房貸款后的感慨……這些真實的獲得感,正是“蘭州模式”最生動的注腳。
從區域協同的廣度,到保障安居的溫度;從服務升級的精度,到模式創新的深度,蘭州公積金正編織起覆蓋住房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網絡。這場以民生為導向的改革的可貴之處,在于它始終貼著民心走,每一項創新都精準對接群眾“急難愁盼”。尤其是“一把手走流程”不走過場,把群眾呼聲變成改革動能,讓政策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蘭州模式”的意義,不僅在于破解了公積金管理中的諸多難題,更在于探索出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路徑。正如張曦所說:“‘蘭州模式’的核心,就是始終把群眾需求作為改革坐標。”這場改革的啟示在于,民生領域的創新不必追求“高大上”,只要扎根民生土壤、聚焦群眾痛點,就能讓政策紅利如春風化雨,滋潤每一個住房夢想!(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薛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