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位于蘭州天水路高架橋與雁白黃河大橋之間的黃河濕地綠化及停車場工程正式啟用。該工程總用地面積86865平方米,當天同步開放了兩大核心功能區:地下1572個公共停車泊位,地上68583平方米的生態綠化空間。這座集“生態保護”與“民生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工程,不僅徹底破解了黃河沿岸長期存在的“停車難”痛點,更讓這片濱水綠廊成為市民日常休閑、親近自然的新空間。
順著停車庫入口走進地下停車場,環氧防滑地面燈光映照,顯得格外整潔。市民劉岳開車入庫時特意降下車窗感慨:“地下車庫標識清楚,找車位一點不繞,而且地面看著結實,比有些老停車場好多了。”一旁的工作人員介紹,停車場設有3個車輛出入口、19個安全疏散口及5部乘客電梯,從停車到上地面綠化區,最多兩分鐘就能到。“我是附近新港城小區的居民,以前小區車位緊張,我常把車停在路邊,總擔心貼條,現在地下停車場就在家門口,收費合理還不怕風吹日曬,比停在路邊踏實多了。”劉岳表示。
不遠處,幾位家住鴻運潤園小區的居民正圍著停車場入口的收費公示牌討論。“這個價格真不貴,比小區里停車還劃算。”居民的話語里滿是認可。
“以前帶孩子來黃河邊玩,找車位就得繞半個多小時,現在好了,十分鐘就能停穩當。”家住附近的市民姬曉鵬站在地下停車場入口,看著停好的車感慨地說:“過去周末帶家人來黃河邊玩,總被‘停車難’絆住腳,如今停車場就在步行道旁邊,終于能踏踏實實陪孩子在河邊跑一跑、玩一玩了”。
“該工程從2019年11月開工到2024年8月完工,我們始終把‘解民憂’放在首位。”蘭州建投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錫彭介紹,工程建設中,團隊克服資金緊張、人力短缺等難題,針對黃河濕地潮氣大的特點,地下停車場頂部采用防霉防潮材料,地面鋪設環氧防滑涂層,既保障使用耐久性,也確保市民的安全。
記者在現場看到,地面綠化區與黃河濕地景觀無縫銜接:2721棵喬木舒展枝葉,51727平方米草坪如綠毯鋪展,13812平方米的健身步道蜿蜒其間,280盞庭院燈、5座廊架云亭及28個休憩座椅點綴其中。“地上見綠、地下停車”的布局,讓生態與民生需求實現了融合,為周邊群眾提供了一處集游玩、娛樂、休閑和健身于一體的活動場所。
“我們要讓市民不僅‘停得下’,更能‘看得見’黃河美景,真正實現‘還綠于民、便民利民’。”王錫彭表示,該工程將聚焦智慧化運營,完善智能停車引導、線上繳費系統,同時引入新能源汽車充電、便民休閑等配套設施,推動停車場從單一交通設施向多功能城市服務空間轉型。他指著遠處的黃河表示:“以后這兒不僅是停車場,更是大家親近黃河、享受綠意的好地方。”
據了解,蘭州黃河濕地綠化及停車場毗鄰名城廣場商業區及新港城、鴻運潤園等多個大型居民住社區。項目的啟用,將進一步提升蘭州黃河沿岸生態品質與民生服務水平,為城市生態建設與民生改善提供“蘭州樣本”。(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李明娟 實習生 邱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