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時,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東方紅廣場站閘機前的乘客正在有序出站,通勤族王女士一出站就取上了自己提前在小程序下單的早餐;下午6時,西站十字站的換乘通道內,拎著購物袋的市民游客正通過免安檢過街通道,快步走向蘭州中心。這一早一晚的日常,正是蘭州“商業+交通”融合發展的縮影。自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以來,這條貫穿城市東西的“地下主動脈”,不僅與地面上的公交網絡深度聯動,共同破解了交通擁堵難題,更串聯起東方紅廣場、西關、西站、奧體中心等核心商業集群,通過客流互通、業態適配、服務銜接,讓消費從定點停留轉向流動激活,為蘭州城市消費注入強勁動能。

東方紅廣場商圈

國芳百貨G層人頭攢動

“風起大漢”沉浸式演藝街區

西站十字站蘭州中心出口
地鐵織網+公交接駁:構建商業客流“輸送體系”
“以前從西固到東方紅廣場逛街,坐公交要1個多小時,遇上堵車得2小時,現在地鐵半個多小時直達,周末去萬象城和國芳中心消費方便多了。”市民楊瓊女士的感受,道出了蘭州軌道交通對商業客流的帶動效應。作為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的黃金節點,東方紅廣場站因緊鄰萬象城和國芳中心,成為客流最密集的站點之一。
記者了解到,作為蘭州首條軌道交通線路,1號線西起陳官營站,東至東崗站,全長26.78公里,設20座車站,實現了東西部商圈的客流互通互導,推動蘭州商業從“單點發展”向“聯動共生”轉變,形成一線貫東西、多站聚商圈的商業布局。截至2025年8月31日,累計運送乘客超5.2億人次,日均客流強度達1.1萬人次/公里,客運強度穩居全國前十位。這組數據背后,是“精致蘭州·人文軌道”的民生溫度,更是商業客流的聚合效應。
地面公交則為這條“地下主動脈”延伸出“毛細血管”。蘭州市通過優化公交接駁線路、增設“地鐵+公交”換乘指引牌、提示音,實現高效便捷換乘。其中蘭州快速公交(BRT)更是串聯起安寧區高校與西站商圈,讓學生群體無需輾轉就能直達蘭州中心、中天健廣場,為西站商圈帶來穩定的年輕消費客流。
“地鐵緩解主干線交通壓力,公交延伸商圈輻射范圍,兩者聯動讓城關區、西固區和安寧區的消費人群能精準抵達核心商圈。”蘭州軌交城市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文旅會展產業部部長楊芳表示,1號線開通后,沿線主干道早晚高峰擁堵有所緩解,沿線各大商圈的日均客流量較未開通運營前有大幅提升。為進一步強化客流聯動,蘭州軌道交通整合站內及沿線廣告資源,聯合沿線品牌商家、商場,聚焦其促銷活動和品牌優惠信息,蘭州中心“風起大漢”沉浸式演藝街區特色商業項目專項投放軌道交通列車語音廣告,讓地鐵不再只承擔通勤功能,更成為精準觸達乘客、為商圈高效引流的“客流傳送帶”。
業態煥新+體驗升級:適配交通客流“消費需求”
“從東方紅廣場地鐵站出來,往東到D出口、往西至體育館方向的70個商鋪都歸我們運營。”國芳中心總經理助理劉素梅邊走邊介紹,腳下這條串聯起軌道交通、國芳中心U型商業街和G層的商業的動線,正是國芳中心打破傳統商業邊界、激活消費活力的關鍵所在。
“交通的便利帶來的不僅是客流,更是消費需求的變化。我們必須順‘勢’調整業態,才能留住這些‘流動的消費者’。”劉素梅介紹,針對地鐵每日高頻穿梭的上班族客群,國芳中心在地鐵沿線布局了包子鋪、面包店、便利店等便民業態,從早餐到晚餐,均能實現快速取餐;在U型商業街引入美容護膚店、擼貓館和沉浸式劇場等,讓通勤族在碎片化時間里既能解決生活需求,也能享受休閑時光。商場G層則引入網紅餐飲與潮流品牌,通過豐富的消費場景,逐步將賣貨場轉變為體驗場。
精準的業態布局,帶來了顯著的客流與消費增長。國芳中心運營數據顯示,今年8月,國芳中心日均客流7.2萬人次,其中地鐵客流進入國芳中心的人數占比約37%,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劉素梅坦言:“近年來,國芳中心通過業態重組、品牌升級、空間優化和服務深化,已成功從傳統百貨轉型為融合潮流、場景與生活服務的現代化商業中心。如今,我們有地鐵雙線接駁的優勢,有周邊密集的客群基礎,更有打造蘭州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標桿的信心。未來,將持續優化消費體驗,讓商業真正留住人心,最終成為市民日常消費、游客打卡體驗的首選之地。”
周六上午11時,在蘭州快速公交(BRT)1路線西北師大站,西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小李快步上車。“從安寧到蘭州中心,乘坐BRT只要20分鐘,周末約朋友逛街太方便了。”剛進商場,小王和朋友直奔地下一層的美食區。她說道:“這里有我最愛吃的釀皮、甜醅子,還有各種網紅面包店。吃完還能買一些帶回學校。一般我們吃完飯會去看電影,或者去六樓的游戲廳玩一會兒,再逛逛服裝店,晚上9點左右坐BRT回學校,時間剛好。但是今天我們要去‘風起大漢’沉浸式演藝街區體驗一下,聽說特別好玩,十分期待。”
“蘭州中心的品牌很全,從平價的快時尚品牌到高端的運動品牌都有,學生黨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品牌。而且因為交通方便,哪怕只是想來買杯奶茶、看場新上映的電影,也不會覺得麻煩。”蘭州東方友誼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克均介紹,不僅是安寧區的大學生,城關區、西固區的市民也常來西站商圈消費,便利的交通與豐富的商業碰撞出火花,讓這里的消費熱度持續攀升。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蘭州西站商圈的優勢,不僅在于交通便利,還在于蘭州中心、西太華商廈、中天健廣場、萬輝國際廣場的業態互補,能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蘭州中心主打全業態體驗,涵蓋購物、餐飲、娛樂、親子等;西太華側重民生消費,家電、超市、平價服飾是特色;中天健廣場則以夜經濟和特色餐飲為亮點,多個商業體之間步行距離都在10分鐘左右,形成了“一刻鐘消費圈”,很多消費者會在一個商圈內逛多個商場。
大型活動期間的“商業+交通”聯動更顯默契。每當蘭州奧體中心舉辦演唱會、體育賽事等大型文體活動時,蘭州軌道交通及公交線路均會延長運營時間,調整發車頻次,周邊商業綜合體如萬達茂等也同步調整餐飲業態的營業時段。活動結束后,大量觀眾紛紛涌進周邊美食區域,帶動夜間餐飲消費顯著升溫,為餐飲商家帶來了遠超日常的客流量與營業收入,有效激發了夜間經濟活力。
順手消費+服務優化:點燃城市消費活力
“以前覺得逛街是專門的事,現在消費成了順路的事。”在東方紅廣場附近寫字樓工作的通勤族張丹,每天的生活因交通的發展發生了改變:早上出地鐵后,面包、咖啡、豆漿、包子等豐富的早餐可以任意選擇;晚上下班,順道去國芳中心的超市買些蔬菜水果,既省時間又方便。
這種順手消費的習慣正在蘭州逐漸普及。記者了解到,目前蘭州軌道交通已在東崗站、蘭州西站北廣場站等5個站點開設軌道便利店,其中郵電大樓站的24小時無人便利店采用“掃碼進店—自助選購—無感支付”的智能購物模式,以零食、飲料為主,90%的顧客是通勤族,早、晚高峰的銷售額占比達76%以上。與肯德基、德克士等餐飲品牌合作,在軌道交通1、2號線西關站、西站什字站等11個點位布設早餐點,構建“軌道+早餐”這一通勤快捷式餐飲服務新模式,解決了上班、上學等通勤乘客的早餐問題。
除了日常消費,軌道交通還帶動了“即興消費”的增長。市民李女士回憶,今年有好幾次在東方紅廣場站乘車時,看到有售賣年貨和鮮花等商品,“本來沒打算買,但看到鮮花種類又多、品質又好,還是忍不住下單。”這種“看到即買”的消費場景,在地鐵沿線也會越來越常見。蘭州軌道交通還利用蘭州西站北廣場、西關什字、東方紅廣場站廳層等場地空間,打造“文旅傳播中心”平臺,開展各類會展、展演和推廣主題活動30余場,讓乘客在候車時就能觸發消費需求。
服務細節的優化則進一步降低了消費門檻。軌道交通1號線沿線21處網點放置了121組小鐵智能寄存柜,16個車站增設24組豐巢快遞智能柜,解決了游客帶行李逛街、市民買大件商品攜帶不便的痛點;西關、東方紅廣場等大站開通的“免安檢過街通道”,不僅緩解了地面交通壓力,更讓市民“順路逛街”更從容,帶動通道周邊商鋪客流量增長;隨著快遞物流、酒店住宿、機(車)票預訂、電子票乘車等四項生活服務功能模塊賦能“蘭州軌道App”,讓指尖上的便利流淌在軌道交通線路上。
夜幕漸濃,1號線車廂里滿是提著購物袋的乘客,各大商圈的霓虹璀璨閃爍。從坐軌道交通游金城到消費在軌道交通沿線,蘭州“商業+交通”的融合發展,正讓城市消費從靜態轉向動態、從單一轉向多元。正如蘭州軌交路衍經濟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錢忠運所說:“地鐵串聯的不僅是站點,更是城市的消費活力,我們要讓更多市民享受到交通便利帶來的消費紅利,讓蘭州的城市煙火氣‘動’得更歡、‘燃’得更旺。”(本報記者 陶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