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我市的田間地頭卻是一片繁忙景象,榆中縣上花岔鄉百祿村的蘭州百合提質增效綜合試驗示范基地里,蘭州市農科院百合科技創新團隊的專家們正在手把手教農民開展百合鱗片種球培育;永登縣柳樹鎮的菊花園區,正在組織開展藥菊采摘、藥品展示、茶藝制作、農耕文化講解等體驗活動;紅古區平安鎮新安村的苗木基地里,工人們正在將苗木裝上車……“十四五”以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以1139工作部署為牽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縱深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使之成為“千萬工程”在蘭州的生動實踐。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可感可及
我市通過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加速補齊,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公共服務實現系統性提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可感可及。在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中,我市聚焦“八個美麗”,做好“四篇文章”,全市布局49條鄉村振興示范帶,2024年建設的“煙雨蘭山”“金關畫卷”等15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各美其美、美美與共。2025年,全市把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作為為民興辦實事來辦,啟動“生態創新”“古渡河口”等1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全面推進42個省市級和美鄉村及40個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建設。同時,發布《蘭州市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指南》,成為西北首個鄉村建設地方標準。
一村一景生動實踐“千萬工程”
我市縱深推進“3331”行動,壓茬開展清垃圾、拆亂建、治亂象,鄉村人居環境蝶變升級。同步推進“村村萬樹”行動,累計栽植苗木400余萬株,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綠美鄉村。推廣《“蘭派民居”圖集》,改造提升“蘭派民居”4339戶。在鄉村基礎設施方面,我市新改建農村公路770公里,鄉鎮通三級路率94%,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行政村寬帶網絡全覆蓋。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69%,自來水普及率穩定在94%以上。累計新改建衛生廁所21.6萬座,覆蓋率達到87.3%。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配備保潔人員5425名,建成垃圾轉運處理場(站)35座、村級收集點10389處,配置垃圾收運車輛1058臺,初步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鏈條治理體系。
打造鄉村全面振興“蘭州樣板”
“十五五”期間,我市將進一步找準全市“三農”工作的歷史方位,扭住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這個牛鼻子,全力打造鄉村全面振興“蘭州樣板”。具體方面,計劃通過搶抓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先行基地建設機遇,引進培育一批支撐都市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農業新質生產力。以保總量、暢流通、穩價格、守底線為重點,全面提升“菜籃子”產品生產供給能力,堅決守牢穩產保供底線。整體推進“農村‘三資’+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的蘭州農村改革新路子,全面推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整縣整村試點。加快實施農民收入“擴中”“提低”行動計劃,加快完善農業經營體系,增強小農戶自我發展能力,著力培育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提升農民合作社發展質量。不斷健全聯農帶農富農機制,扎實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記者 張萬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