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脈連民生,實干鑄擔當。蘭州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十四五”以來,全市水務系統深入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等工作,為全面推進“強省會”行動、建設新時代美麗蘭州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織密高效統籌的“水資源配置網”
水是經濟發展的命脈,水利是產業振興的根基。“十四五”期間,全市累計實施水利項目220項,完成水利投資109.68億元,水利建設跑出“加速度”。
水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是蘭州水利工作的一大亮點。2024年,蘭州市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8.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28.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81。在地下水管理方面,該市嚴格落實新一輪全省地下水超采區劃定成果,全面開展工業企業、洗車行業及生活取水口排查整治,持續鞏固地下水超采區治理成效。
節水型社會建設多點開花。目前,蘭州市已有6個縣區被水利部評為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區,8家工業企業、19個高校校區分別獲評省級節水型企業、節水型高校。水權交易機制不斷完善,累計完成水權交易10筆,交易水量達29.2萬立方米。2021年至2024年,蘭州市累計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22項,有效提升了34.35萬農村群眾的供水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2%,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63%。紅古谷豐灌區、永登縣登豐中型灌區、榆中縣三電灌區等一批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工程順利完成,大幅提升了灌區糧食生產能力和節水效益。
筑牢安全可靠的“防洪工程網”
防汛抗旱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蘭州市始終將水旱災害防御作為重中之重,持續完善防洪工程體系,分層次推進黃河干流、江河支流、中小河流及山洪溝道防洪治理,織密防洪安全屏障。
總投資16.8億元的蘭州市黃河干流防洪工程建成投用后,城區段防洪標準基本達到百年一遇,農防段防洪標準提升至十年一遇,黃河蘭州段防洪能力實現質的飛躍。與此同時,該市累計投資17.82億元,實施江河支流、中小河流及山洪溝道治理項目56項,治理河長達351.64公里,支流河道防洪能力顯著增強。
“十四五”以來,蘭州市建成省市縣三級視頻會商調度系統、防汛視頻監控系統、黃河蘭州段防汛調度系統、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四大系統,建設自動雨量、水位、視頻監測站809個,為377個山洪災害防治區村(社區)配備手搖報警器等預警設備2123套,實現“云中雨、落地雨、河中水”全鏈條、全方位監測,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打造健康綠色的“河湖生態網”
蘭州市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統籌推進河道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等工作,持續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城市名片。
“十四五”以來,蘭州市四級河長累計開展巡河50萬余人次,設立各級巡河護河員1388名、河湖管理保護志愿者430名,構建起多方參與的河湖管理保護格局,累計清理河道垃圾11.1萬余噸、違規建筑2萬余平方米,完成黃河干流蘭州城區段27艘躉船整改,其中拆除餐飲躉船17艘、補辦手續10艘,河道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蘭州市先后完成莊浪河永登縣城段、湟水—大通河交匯段(一期)、永登縣莊浪河苦水鎮段、湟水西固區三江口段、蔡家河三川口—入黃口段、紅古區湟水—大通河交匯段(二期)等6條(段)市級美麗幸福河湖創建,創建總長度達48.1公里,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水土保持生態治理步伐加快。以梯田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2021年至2024年,蘭州市實施水土保持項目37項,完成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02.73平方公里,新修梯田5.15萬畝,新建淤地壩7座,完成淤地壩除險加固8座。2025年,全市實施7項水土保持工程,持續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記者 王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