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了“決勝收官‘十四五’爭先進位話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蘭州專場。會上全面展示了“十四五”時期我市在產業升級、營商環境、生態保護、交通領域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

郁郁蔥蔥的蘭州馬拉松公園(2025年9月15日攝) □新華社照片

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十四五”以來,我市錨定“強省會、強工業”目標,縱深推進1139工作部署,聚力實施“六大行動”,工業經濟實現穩中向好、量質齊升,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筑牢“壓艙石”、當好“助推器”。
我市加快打造“6+X”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入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工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經過持續攻堅,“油煙”經濟占比降至37.9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升至11.1%,年工業總產值即將突破3000億元,石油化工產業成為首個千億級產業,產業結構更趨優化、發展質效顯著提升。
堅定不移打好項目“雙進雙產”大會戰,落實“1+5+X”項目推進機制,每年滾動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項目400個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持續開展“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繪就重點產業鏈招商“路線圖”,每年成功引進制造業項目100個以上,為工業經濟注入持續動能。
落實“五個一批”培育措施,構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成長體系,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精。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67戶,規上工業企業達611戶;9戶企業入選2025中國隱形獨角獸企業500強,天華院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同時,全方位支持31戶制造業“鏈主”企業打造行業龍頭,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以園區為載體筑牢經濟發展硬支撐,現已建成2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3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金蘭白武有色金屬集群成功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2個化工園區躋身全國百強,產業集群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為工業發展提供堅實平臺保障。
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應用為牽引、科研單位廣泛參與的技術創新體系。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23家,登記備案新技術新工藝323項,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占比提升至2.4%。積極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7個細分行業458戶企業完成改造,成功入選國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
持續落實“包抓聯”“六必訪”工作制度,常態化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企業家日”、融資對接會等特色服務活動,構建市縣兩級聯動服務體系,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十四五”期間,企業困難問題解決率達到97%以上,為工業企業發展營造了優質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實現新優化
“十四五”以來,我市錨定“全省第一、全國一流”目標,以營商環境“三年行動”為抓手,通過“四大系統性轉變”推動環境持續優化,連續四年蟬聯全省營商環境評價榜首,獲評2025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20強”。
我市堅持用戶思維,建立“市縣統籌、部門協同、縣區攻堅、督查問效、主體參與”五位一體工作機制,迭代升級“1+18+N”政策體系,累計推出1312條改革創新舉措和130條便民利企硬核政策,精準破解企業發展卡點堵點。以“一縣一品牌”“一指標一品牌”創建為抓手,精心培育188個特色品牌,構建起“制度保障+精準服務+品牌賦能”的綜合生態體系,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覆蓋的發展支撐,實現從政策吸引向生態集聚的深度轉變。
深入拓展“六個通辦”服務模式,32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落地見效,通過流程再造累計壓減辦理時長943日、跑動次數153次、申報材料311份、審批環節156個,一體化政務服務躋身全國高能力水平組別。推行“多段式聯合驗收”等26項數字化改革舉措,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最長30天”,其中“施工許可”指標獲世界銀行免費技術援助,作為西部唯一城市向全球推廣。在全省首推“土地帶押過戶”等36項要素便利化改革,同步推出“分鐘辦”等83項質效提升組合拳,讓企業辦事更省心、省時、省力。
精準對接43.39萬戶經營主體發展需求,推動服務模式從“政府主導供給”向“企業需求導向”升級。實施公平競爭等13項提升行動,推進“智慧+交易”工程,推行政府采購“三降兩免一提”政策,累計為企業節約成本2.07億元。打造50個“信易+”應用場景,拓展50個領域“一報告代多證”服務,城市信用監測在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中位列第4、西部第1。建立“信用分級分類”等新型監管機制,出臺“兩輕一免”清單2635項,辦理行政柔性執法案件19.16萬件,以有溫度的執法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通過“企業家日座談會”“政務面對面”等常態化互動機制,推動服務從“被動響應訴求”向“主動賦能發展”轉變。以“包抓聯、六必訪”為突破點,累計走訪企業5.79萬人次,解決各類問題3275件;以“現場簽單”為切入點,集中辦理項目前期手續457項,推動392個新建項目加速落地;以融資暢通工程為發力點,引導7.4萬家企業入駐“甘肅信易貸·隴商通”平臺,推出金融產品371款,累計放款978億元;以助企增利為立足點,累計清理政府拖欠企業賬款98億元,全方位為企業排憂解難,讓經營主體發展更有底氣。
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以來,我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污染防治攻堅、國土空間綠化等領域持續發力,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持續向好、穩步改善,為美麗蘭州建設筑牢生態根基。
我市扎實推進黃河流域蘭州段保護治理,全面建成黃河干流一期工程,全域實施小流域等國家水土保持重點項目,持續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通過提標改擴建七里河安寧、鹽場等8座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榆中縣污水處理廠和金崖污水處理廠,全市污水日處理規模達到約90.2萬噸,污水處理能力顯著提升。
創新治理手段,實施智慧黃河(蘭州段)精細化管理監測建設項目,在黃河蘭州段干支流關鍵節點建成19座水質實時自動監測站,配套251套視頻監控,初步構建起水環境精細化管理體系。同時,全面完成3022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實現黃河蘭州段各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圓滿達成“一河凈水送下游”的目標。
聚焦大氣污染防治,我市精準發力、綜合施策,持續鞏固“蘭州藍”治理成果。深化工業污染治理,推動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從源頭削減污染負荷;推進能源清潔利用,加快燃煤鍋爐淘汰與散煤清潔替代,降低燃煤污染影響;深化交通污染治理,加速老舊車淘汰與新能源替代,減少末端排放;強化面源管控,嚴格落實工地揚塵防治與餐飲油煙整治,遏制低空污染;完善“人防+技防”體系,提升科學治理能力,為精準決策提供堅實支撐。
2025年至今,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達3.98,同比改善7.7%,創有監測記錄以來同期最優水平;優良天數比例穩中有升,達到85.9%,同比提升4個百分點。PM_2.5等六項污染因子濃度均實現同比改善,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取得顯著成效。
積極爭取生態保護項目落地,總規模81萬畝、總投資4.98億元的“雙重”項目順利實施,“三北”工程六期建設有序推進。“十四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營造林104萬畝,完成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20.55萬畝,林地面積由“十三五”末的219.72萬畝增加到283.92萬畝,森林覆蓋率持續提升。
聚焦“五邊四旁”等重點區域,持續開展綠化行動。2024年啟動“村村萬樹”行動,共栽植各類苗木144.14萬株;2025年接續推進“村村萬樹·綠美鄉村”行動,突出特色經濟林建設,累計栽植各類苗木310萬株,其中經濟林木26.7萬株,同步新改擴建鄉村小游園98個,城鄉生態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交通出行得到新改善
“十四五”以來,圍繞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目標,我市聚焦“硬聯通”“軟聯接”協同發力,構建起“外聯內暢、立體多元、綠色智慧”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交通暢行“1234”、高鐵快捷聯通“6789”目標實現突破,全國“123”出行交通圈與全球“123”快貨物流圈持續完善。
“十四五”以來,我市交通運輸領域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4.6億元,預計期末將達688億元,投資規模穩居全省首位。全市謀劃實施的169個綜合交通大會戰重點項目中,100個已建成投用,45個正在建設,14個加快推進前期工作,“中字型”路網結構與環蘭全域路網日趨完善。
外聯通道持續加密,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成投運,成為全國首個空鐵“零換乘”綜合樞紐;中衛至蘭州客專、蘭張三四線蘭州至武威段通車,蘭州至合作鐵路加速建設,鐵路樞紐功能顯著提升;G30連霍高速清水驛至忠和段等一批重點公路建成,G1816中通道等項目穩步推進,向外聯通效率持續增強。
內暢格局不斷優化,軌道交通2號線投用實現連線成網,近兩年累計打通斷頭路36條,完成8個節點治理項目,新增停車泊位2.35萬個,重點區域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在機動車保有量、駕駛員人數、日均在途車輛“三增加”背景下,城市高峰出行效率穩步提升,擁堵指數持續下降。
加快構建“六位一體”公共交通體系,綜合交通大會戰開展以來,動態優化公交線路113條、站點202處,新增通勤通學定制公交33條、旅游直通線路36條,公交出行效率、換乘時間、幸福指數三項指標位居全國大城市首位。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約39萬人次,客運強度保持全國前列,黃河水上公交常態化運行豐富出行選擇,重大節會運輸保障有力有序。
鄉村交通短板加速補齊,累計新建改造“四好農村路”901.2公里,實施村道安防工程621.7公里,完成危橋改造24座。農村寄遞物流“縣—鄉—村”三級聯動網絡成型,“交商供郵旅”融合發展模式深化,全面打通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城鄉客貨運輸更加暢通。
我市成功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爭取獎補資金11.765億元,建成19個補鏈強鏈項目,蘭西城市群“一帶五核多集群”貨運樞紐布局逐步完善。中川機場新開多條國際國內客貨航線,客運吞吐量較“十三五”末增長約53%;鐵路新增3條客貨運線路,開通蘭州至霍爾果斯圖定班列、“中阿”快線等進出口班列,2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4條國際班列常態化運營,鐵路貨運周轉量增長約64%。
蘭州新區空港集群、西固區多式聯運集群、榆中縣物流集群三大樞紐功能持續強化,運輸結構不斷優化,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成果顯著,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記者 趙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