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之畔的蘭州,清晨的蘭州西站早已人聲鼎沸。來自西安的游客王女士手持車票,正快步走向開往武威的高鐵檢票口,“以前去武威坐火車需要四個多小時,現在蘭張高鐵開通后,不到兩小時就能到,周末來個短途游太方便了。”
近年來,隨著蘭新、蘭渝、蘭張高鐵網逐步成型,蘭州西站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客流量的增加帶來了商業流與經濟流,“十四五”期間,蘭州通過構建“一心兩廊多放射”的鐵路網格局,完善高鐵網絡和貨運鐵路建設,有力地打通了經濟大動脈,促進了區域聯動和產業升級。
路網織密 客運暢行縮短時空距離
“以前去北京需要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現在復興號7個小時就能到,出差效率大大提高。”經常往返蘭州與北京的商務人士陳先生說道。
鐵路建設是蘭州綜合交通體系升級的核心引擎。近年來,蘭州持續推進鐵路線路的內外聯通,在客運和貨運領域實現雙重突破。客運方面,蘭州不斷加密與周邊城市及全國主要城市的線路連接,“當日達”城市范圍持續擴大,“朝發夕至”成為常態。尤其是“十四五”期間開通的蘭張高鐵,徹底改變了蘭州至武威地區的交通格局。
“蘭張高鐵開通前,我從蘭州回武威老家,坐普速列車得四個半小時,遇上節假日還得搶票。現在坐高鐵只要2個小時,票價也親民,隨時都能回家看看父母。”在蘭州從事教育工作的武威人張麗告訴記者。
據武威南車務段武威東站站長張國浩介紹,蘭張高鐵蘭州至武威段的開通運營,不僅將蘭州與武威的時空距離縮短了,更串聯起了蘭州、武威兩地的旅游資源,促進了沿線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除了蘭張高鐵,蘭州還持續優化鐵路客運網絡。“蘭州車站銜接蘭新、寶蘭、中蘭高鐵以及隴海、蘭渝、蘭青等鐵路干線,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2024年全年,蘭州車站共發送旅客1202.5萬人次,日均3.29萬人次;蘭州西站共發送旅客1643.18萬人次,日均4.49萬人次。”據蘭州車站客貨科科長王延軍介紹,目前,蘭州西站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烏魯木齊等全國主要城市的高鐵列車,全國高鐵輻射網絡實現全覆蓋。
通道筑基 貨運物流聯通國內國際
“嗚——”一聲長鳴,由蘭州開往中亞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蘭州東川鐵路物流園。車廂內,裝滿了甘肅的蘋果、土豆等特色農產品。蘭州鐵路物流中心營銷部副經理水源站在站臺旁,看著列車遠去的背影,感慨道:“五年前,我們發往中亞的班列一年也就十幾列,現在每月都能發運五六列,國際班列占比逐年提升,甘肅的特色產品正通過這條鋼鐵絲路走向全球。”
作為西北重要的物流樞紐,蘭州東川鐵路物流園是全國33個一級鐵路綜合物流園之一,也是全國鐵路集裝箱運輸網絡中18個具有整列集裝箱班列編、裝、卸能力的節點之一和西北甘、青、寧、藏四省(區)集裝箱運輸的集散中心,不僅僅是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更是國際貨運班列的樞紐通道,中亞、中歐等國際貨運班列從這里駛出,對加快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形成“產業+物流+通道”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從線上一鍵下單到貨物實時追蹤,鐵路物流的智能化、便捷化程度超出預期。”中國石油西北化工銷售蘭州分公司物流部陳勝軍為園區服務升級點贊,他表示,今后也將依托東川物流園的通道優勢,進一步拓展中亞、歐洲市場。
“今年,蘭州鐵路物流中心共發運中亞班列47列,從蘭州、武威始發經霍爾果斯境和阿拉山口境運抵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新增中吉烏至阿鐵公多式聯運特色班列,今年累計發運49列,從蘭州始發鐵路運輸至喀什,再經公路口岸運至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和阿富汗的海拉頓地區。”水源表示,與此同時,省內鐵路貨運網絡也在不斷完善,目前已打通了蘭州至天水、平涼、慶陽等省內主要城市的貨運通道,讓省內的商品、特產能夠快速運往周邊城市實現快速的貿易往來。
“我們通過優化班列線路、提升通關效率,讓甘肅的特色產品能夠更快、更便捷地走出國門。”水源表示,目前,蘭州鐵路物流中心已配合甘肅(蘭州)國際陸港構建起四向六條物流通道,即東、西、南、西南四向和中歐、中亞、南亞、中吉烏、隴海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六條運輸通道。未來,蘭州鐵路物流中心將持續優化物流產品,以更高效、更智慧的方案深度融入地方發展,為共建“一帶一路”打通更多物流通道,助力節能降耗、綠色發展,推動現代物流行業高質量前行。
專線助力 串聯美景激活文旅市場
蘭州地處黃河上游,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黃河風情線、白塔山、五泉山等景點聞名遐邇。隨著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蘭州的旅游市場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2018年,蘭州鐵路局“環西部火車游”旅游列車開始運營。通過多年的發展,線路產品也已達到省市周邊旅游熱門線路方向全覆蓋。以蘭州為中心,列車已構建了蘭州至敦煌“西環線”、蘭州至隴南“南環線”、蘭州至平涼“東環線”、蘭州至中衛至銀川“北環線”為核心的4個小環線產品體系,輻射帶動衍生出6大類122條特色線路產品。
“今年以來,我們積極響應落實國家發展‘銀發經濟’工作要求,以旅游列車為抓手激活假日經濟,擴大文旅消費,促進地方文旅經濟發展。截至11月,已累計開行旅游列車105列,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甘肅蘭鐵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欒守偉介紹道。
近年來,蘭州鐵路局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政策和部署,把開行旅游列車作為打通交通與文旅產業壁壘的關鍵,通過不斷優化列車服務、整合旅游資源,將鐵路出行從單純的交通樞紐轉變為文旅樞紐。
“現在來蘭州旅游,從蘭州出發,高鐵兩小時就能到武威看雷臺漢墓,三小時能到張掖看丹霞地貌,三天時間就能把河西走廊的精華景點都逛一遍。”來自成都的游客李先生說。
欒守偉表示,蘭州作為西北游的節點城市,得益于中心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鐵路路網,讓“高鐵+旅游”的模式更好地發揮了交通對旅游的帶動作用。“我們通過‘旅游專列與圖定列車互補、跨局長線與管內短線并行’的旅游列車開行模式,將省內外的著名景點景區串點連線,涵蓋歷史文化游、自然風光游、民俗風情游等多個主題,打造成一條條開行于旅游節點城市間的火車游專線,服務和滿足不同客群的旅游出行選擇,也與周邊城市實現了旅游資源共享、客源互送。”
展望未來 能級躍升打造綜合樞紐城市
蘭州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蘭(西)廣通道的核心節點,已形成東連中原、西通疆藏、北接寧蒙、南達川渝的鐵路樞紐格局。蘭新高鐵、寶蘭高鐵、銀西高鐵等線路串聯起蘭州、西寧、銀川、西安等省會城市,形成“兩環相接”高鐵網絡,3小時以內高鐵圈覆蓋西北主要城市。同時,蘭州西站成為西北最大的鐵路樞紐,中川機場東站啟用實現空鐵無縫換乘,柳溝至紅沙梁貨運鐵路年運量達800萬噸,客貨運輸能力全面提升。
“鐵路樞紐能級躍升,蘭州‘井字形’鐵路網格局逐步鞏固,作為國家區域性鐵路樞紐的輻射力持續增強。”蘇交科西北規劃院院長肖忠斌表示,當下,蘭州市正依托蘭州國際陸港、綜合保稅區等平臺,不斷完善樞紐集疏運體系,推動交通與現代物流、先進制造、商貿服務等產業深度融合,提升城市對周邊區域的集聚和輻射能力,促進要素資源高效流通。
對此,肖忠斌建議,應強化多式聯運銜接,提升樞紐效率。“加快鐵路、公路、航空樞紐的無縫對接,完善中川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優化陸港、空港聯動機制,推廣集裝箱多式聯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貨物中轉效率。同時,加強區域協同聯動,拓展發展空間。主動對接蘭西城市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戰略,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交通互聯互通,共同打造跨區域交通走廊和產業合作帶,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
從古代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到如今高鐵飛馳、班列穿梭,蘭州的交通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革。這座絲路古城,正憑借日益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蘭州正朝著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目標邁進。記者從蘭州鐵路局獲悉,根據規劃,未來幾年蘭州將推進蘭張高鐵武威至張掖段建設,加快蘭合鐵路等項目進度,進一步完善鐵路網絡。同時,蘭州還將繼續深化“交通+”發展模式,推動交通與商業、物流、產業、旅游等領域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本報記者 何怡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