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蘭州中川國際機場,40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沐浴在晨曦中,旅客從自助安檢通道從容通行,L4級全自動登機橋如精準的“空中擺渡手”,穩穩銜接飛往各地的航班;停機坪上,涂裝有“蘭州—吉隆坡”標識的國際航班緩緩滑向跑道,架起連通東南亞的“空中絲路”;機場貨運區內,蘭州百合、定西馬鈴薯、甘南牦牛肉等名優隴貨通過快速核驗后裝箱,正等待搭乘航班奔赴上海、廣州等城市的生鮮市場;從曼谷航班卸下的東南亞水果經冷鏈車轉運,當日即可出現在蘭州商超貨架……
這幅立體的空港圖景,正是我省民航業以航空樞紐為支點,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速對外開放的生動縮影。
T3投運破紀錄 織密航線“內外通”
2025年3月20日是甘肅民航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被譽為“世紀工程”的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順利轉場投運。這不僅創下近十年中國民航“一夜轉場”模式下單日航班保障架次最高紀錄,更讓蘭州樞紐能級實現歷史性躍升。
今年以來,甘肅省民航業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以“內網活、外聯暢、國際通”為總體思路,全力構建“骨干網、通道網、干支網、大眾網”,通過穩擴運力,增支強干,架起了甘肅聯通世界的“空中橋梁”。
截至11月18日,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累計新開客運航線62條、貨運航線3條,加密客運航線39條,新增通航城市15座,累計執行客貨運航線254條,通航城市達119座。航線網絡的“骨架”不斷強健——每日超10班的“快線”達7條,日均5班以上的“準快線”增至20條。在國際航線布局上,重點加大對西向中西亞、中東,南向東南亞,東向日韓的航班開發力度,進一步提升全省對外開放水平。
樞紐能級提升直接反映在運輸生產數據上。截至今年10月19日,蘭州中川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500.6萬人次,同比增長4.71%,較去年提前17天突破1500萬人次;T3轉場投運半年時間完成旅客吞吐量1007萬人次,同比增長5.39%。今年暑期運輸季再創歷史新高,完成運輸起降2.77萬架次、旅客吞吐量408.2萬人次,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同比增長背后,是航線網絡的持續加密、智慧運營的深度賦能、立體交通的無縫銜接,更是蘭州中川國際機場從交通樞紐向經濟引擎跨越的堅實步伐。”業內人士評價道。
值得關注的是,T3投運還為臨空產業發展打開新空間。今年8月29日,蘭州中川國際機場首架A330飛機拆解項目啟動——這是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東航技術公司與蘭州新區共建飛機存維基地、拓展航空全產業鏈的關鍵進展。三方將依托蘭州航空樞紐優勢,持續拓展飛機存儲、拆解、維修及綠色循環利用業務,致力將蘭州機場打造為航空器存儲、拆解、維修及綠色循環利用中心,這既是對閑置航站樓資源的有效利用,更是向航空維修制造產業鏈高端邁出的關鍵一步。
智慧服務提效能 硬核設施升體驗
“蘭州機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沒想到西北竟有如此現代化的機場,我在朋友圈發了不少照片。”北京來蘭的謝女士告訴記者,“行李托運處更是給了我不少驚喜,平推行李就可以完成托運,全程無需彎腰費力。”
據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機場上線的RFID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托運行李管理可視化、保障機制多維化,可顯著提升行李運輸安全與運行效率。系統啟用后,機場不正常行李率從萬分之1.86降至萬分之1.12,行李查找耗時從15分鐘壓縮至3分鐘,效率提升80%,為航班正點運行筑牢保障。
乘客的便捷體驗,源于T3航站樓智慧服務的全面落地。轉場以來,硬核設施持續釋放效能:L4級全自動登機橋累計完成航班對接6.42萬架次,機場靠橋率達99.6%,同比增長34.9%;智能安檢通道集成“集中驗證+回筐系統+毫米波門”,效率較傳統通道提升40%;全流程人臉識別覆蓋值機、安檢、登機全環節,旅客“刷臉”就能完成所有流程。
作為全國“干支通,全網聯”試點機場,今年以來,蘭州中川國際機場重點織密三張航線網:國內新增舟山、博樂、庫車等航點,加密上海、烏魯木齊、昆明等重點城市航班,形成覆蓋101座通航城市、160條客運航線的布局;省內通過27條干支航線串聯各地,強化進疆通道功能,已開通15個疆內城市航點、近30條經蘭進疆航線、每日超30班進疆航班,成為全國進疆最佳通道;國際新開及恢復普吉、新加坡航線,2025年冬航季更新增名古屋、河內航線,同時打造7條國內主要城市“快線”、20條準快線,構建高效便捷的空中運輸走廊。
“經蘭飛”省時效 文旅資源“串珠鏈”
“從蘭州飛張掖只要1小時,比自駕省5小時。”浙江游客吳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心聲——乘串飛航班,1小時可達金昌探秘驪靬古城,再1小時抵嘉峪關登“天下第一雄關”;或從蘭州飛張掖看七彩丹霞,續程至敦煌與莫高窟壁畫對話,“一天游兩城、三日逛四郡”從夢想變成現實。
作為古絲綢之路黃金路段,甘肅文旅資源得天獨厚,但受地形狹長、景區分散影響,“旅長游短”長期制約旅游發展。為搭建省內高效銜接的支支、干支航空網絡,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提前謀劃,先后走訪華夏航空、成都航空、江西航空等具備支線運營資質的航司,結合大數據深挖市場潛力,從航線編排、客源預測、機型選用、收益評估等關鍵環節逐一攻堅,最終與華夏航空達成合作。
今年3月30日、5月16日,蘭州=金昌=嘉峪關、蘭州=張掖=敦煌兩條串飛航線先后啟航,每日1班的頻次,有效拉近省會蘭州與河西四郡的時空距離,讓“如意甘肅”的壯美與厚重被更多人看見。航線開通至今,兩組數據印證“空中絲路”活力:蘭州=金昌=嘉峪關航線累計運輸起降914架次,旅客吞吐量4.62萬人次;蘭州=張掖=敦煌航線累計起降605架次,旅客吞吐量3.83萬人次。
串飛航線讓河西四郡文旅資源從“孤立景點”變為“聯動線路”,與甘肅文旅部門推出的河西走廊石窟藝術長廊、長城邊塞廊道等3條國家級主題游徑形成合力。我省民航業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為重點,持續優化支線與蘭州干支航班結構,輻射帶動金昌、嘉峪關、張掖、敦煌等多地聯動,區域協同的“空中血脈”愈發暢通。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在未來三年,形成以蘭州為中心的“1至2小時航空輻射圈”,不僅覆蓋省內串飛,更將延伸至新疆、內蒙古、青海等西北地區,形成“以通補支、以支強干、以干促暢、通達世界”的全省民用航空、通用航空互補互通的航線網絡架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
“空中鮮道”連全球 貨運升級促貿易
“這批東鄉羊肉凌晨3時從臨夏運到機場,12時就能裝上飛北京的航班,傍晚就能端上市民餐桌。”蘭州中川國際機場貨運區,甘肅省民航物流公司業務人員盯著冷鏈倉庫溫控屏,介紹“甘味”出隴全流程。依托航空貨運速度優勢,越來越多甘肅農產品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快速跨越。
作為我省航空物流業樞紐載體,近年來,甘肅省民航物流公司緊扣“隴貨出隴、隴貨隴出”使命,持續完善貨運網絡,以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為核心,聯合航司、貨運代理企業、商貿物流企業開發運營貨運航線,已開通11條國內貨運航線、21條國際(地區)貨運航線。
2025年6月26日開通的蘭州至莫斯科國際貨運航線,實現甘肅與歐洲貨運直連,推動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成為進疆通藏的西北門戶、聯通東西的轉運中心、輻射中西及東南亞的重要航空貨運樞紐。同時,穩定運營蘭州至鄂州、南京貨運航線,新開北京、深圳牛羊肉專項包機。
推動隴貨“走出去”的同時,該公司以蘭州中川國際機場航空口岸為樞紐,積極搭建全球優質商品“引進來”的便捷通道。依托機場指定監管場地優勢,實現東南亞熱帶水果、進口冰鮮水產品等冷鏈貨物高效通關,達成跨境電商轉關、國際空空中轉、國際跨境中轉等業務零的突破,形成“雙向流通、內外聯動”的貨運發展格局。
在提升運力的同時,我省民航物流業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全面應用電子運單,與春秋航空合作實現貨運單證數字化,物流單據流轉效率提升30%以上;同步推進商貿物流一體化改革,通過“甘小航”品牌打造、電商平臺運營、全國機場聯動團購等舉措,推動商貿業務從“輔助業務”向“主業協同”轉變,構建起“航空物流+商貿流通”一體化平臺,為“雙隴”舉措提供堅實的信息化、產業化支撐。
“航空運輸是現代經濟的大動脈,其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區域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蘭州大學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泉表示,航空通道的暢通,有效彌補了蘭州不沿邊、不靠海的區位短板,實現了“借空出海”,為城市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搭建了重要平臺,也讓蘭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節點價值更加凸顯。( 本報記者 薛曉霞)